梦江南 其十七
人何在?人在雨烟湖。篙水月明春腻滑,舵楼风满睡香多,杨柳落微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在哪里呢?在烟雨蒙蒙的湖边。用竹竿划水的声音在水面上回荡,伴随着明亮的月光,春天的湖水显得格外光滑细腻。在船楼上,风吹过,带着浓郁的睡眠香气。而湖边的杨柳轻轻摇曳,轻轻拂动着水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人何在:指作者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2. 雨烟湖:湖泊名,因湖面雾气弥漫如烟雨而得名。
3. 篙水月明:撑船的竹竿在水面上映出明亮的月光。
4. 春腻滑:春天时湖面光滑,形象地描述了湖面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景象。
5. 舵楼:船上控制航行的舱室。
6. 风满:风吹拂。
7. 睡香:形容空气中弥漫着植物香气。
8. 杨柳落微波:指杨枝柳条被微风轻轻吹动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梦中的江南水乡景象,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词的开头以“人何在?人在雨烟湖”的疑问引人入胜,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接着,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湖水、明月、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在这优美的画卷中,词人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结尾两句“篙水月明春腻滑,舵楼风满睡香多”更是精妙绝伦。在这句中,词人以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为背景,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一句“杨柳落微波”则寓意着生活的美好时光如同流水般逝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江南·其十七》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女、女诗人柳如是所创作的词作之一。据历史记载,此诗作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左右,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柳如是的生活经历了从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到青楼女子的转变,这使得她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更加深入。
当时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重困境之中,农民起义军、东北的后金势力以及内部的党争等,使得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关头。此外,文学家、艺术家们亦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排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柳如是亲眼目睹了民众的疾苦和战乱,同时也因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伤。
这首词中的“桥断红板遮”、“草暗铜驼卧”等诗句,皆描绘出一片荒凉颓败的景象,反映了柳如是所处时代的悲哀现实。然而,柳如是用以表达感慨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超脱。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