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
片雨过前汀,端居枕簟清。病魔随暑退,诗思傍凉生。
别燕殷勤语,残蝉仿佛鸣。古来悲不尽,况我本多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短暂的雨水掠过前面的水湾,安静的住处让人躺在竹席上感到清凉舒适。随着夏日的离去,疾病和疲惫也渐渐消退,而诗人的思绪却在凉爽的环境中更加活跃。看着燕子的离别低语,还有凋零的知了似乎还在发出哀鸣。自古以来,悲伤之事就永无止境,更何况我这多愁善感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片雨:阵雨。
2. 前汀:水边平地。
3. 枕簟(zhěn diàn):枕头和竹席。
4. 病魔:疾病。
5. 暑退:夏天过去,气温降低。
6. 诗思:作诗的灵感。
7. 傍凉生:在凉爽的环境下产生。
8. 殷勤:热情周到。
9. 别燕:离开的燕子。
10. 残蝉:秋天的蝉。
11. 仿佛:好像。
12. 悲不尽:悲伤没有尽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江南的恬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首联通过描绘阵雨过后,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宁静、清幽的环境之中。接着诗人以自身的病痛随着炎热的消退而减轻为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改变会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逐渐恢复平静。颔联中,“诗思傍凉生”则表现了在清凉的环境中,诗人灵感迸发,创作出优美的诗句。颈联中,诗人关注到燕子在雨中忙碌地觅食,而即将逝去的蝉仍在尽力发出最后的鸣叫,这一细节充分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生活的美好。尾联中,诗人感叹自古以来悲伤的事情就难以消除,而自己作为多愁善感之人,更是深有体会。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剖析,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端居》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融在重阳节期间,独自一人端坐在家中的情景。重阳佳节本是亲人朋友团聚的时刻,但吴融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与家人共度佳节,只能独自度过这寂寞的时光。
诗人在诗中以“寒露洁秋空”和“碧潭印落月”等景象描绘出秋天特有的宁静、空灵的氛围,同时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和忧伤。这种情感并非来源于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对家庭、亲人和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
唐朝末年,政治腐朽、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和友情,渴望团聚和幸福。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只能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