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崇正辩示新仲

标题包含
以崇正辩示新仲
不羡飞仙术,仍修谤佛书。 知音鼓琴后,复瓿草玄余。 龙象空相蹙,鸢鱼祗自如。 更烦君印可,底处认吾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无需羡慕仙人妙术,我仍然修炼佛学。 在得到知音知己后,我又投身于学术研究。 世间万象纷繁复杂,但其中的真理却始终自在。 如果你能认可我的观点,那么请告诉我,我在哪里能找到属于我的家。
去完善
释义
1. 飞仙:指修炼成仙的人。 2. 谤佛书:诽谤佛教的书。这里是指胡寅对于佛学的研究和理解。 3. 知音:指的是能理解自己音乐才能的人。 4. 鼓琴:弹奏古琴。 5. 复瓿:重新拿起已被遗忘的旧作。这里指胡寅重拾旧作进行写作。 6. 草玄:指创作哲学性文章。 7. 龙象:佛教中比喻高僧大德。 8. 空:佛教用语,表示不存在、无自性。 9. 蹙:紧迫、急促。 10. 鸢鱼:鸢是一种鹰类猛禽,而鱼在水中游动自由,这里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11. 祗:仅仅、只。 12. 印可:验证认可。 13. 底处:何处。 14. 认吾庐:找到自己的归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以崇正辩示新仲》,是胡寅抒怀明志之作。诗人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之中,却仍然坚守信念,坦然面对现实。整首诗笔调洒脱,寓意深远。 首联“不羡飞仙术,仍修谤佛书”,作者表达了对自己志向的执着坚守,明确表明他不羡慕那些虚无飘渺的成仙之术,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积极撰写宣扬正道的书籍。诗人以此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不屈精神与坚定决心。 颔联“知音鼓琴后,复瓿草玄余”,语意双关。一方面,作者在寻找知己和知音的过程中,通过弹奏乐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诗人又以荒废的草屋为喻,暗示了自己如今困顿的处境。尽管现实残酷,诗人依然坚守信念,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颈联“龙象空相蹙,鸢鱼祗自如”,诗人借用龙象与鸢鱼的寓言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困境与压力。然而,正如鸢鱼虽然被束缚却能悠然自得一样,诗人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不幸,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更烦君印可,底处认吾庐”,作者在诗末邀请读者对新仲(即新仲洋)所阐述的道德观念给予肯定,同时表达了自己坚信自己所秉持的正义之道,并期待着在共识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此句展现出诗人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的心情,以及追求崇高理想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崇正辩示新仲》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表达爱国情怀和忧虑国事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30-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金兵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之时。 在这个特殊时期,胡寅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乱中百姓痛苦的关切,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腐败无能的现象。此外,他还寄寓了自己期盼国家中兴、恢复疆土的愿望。 在诗歌创作期间,胡寅的个人际遇也颇不平静。他曾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而遭到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前途担忧。这种坚定的立场和正直的品质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时,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的入侵使得国土破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却充满了腐化堕落的风气,政治黑暗,官僚腐败严重。这些都为胡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能够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现实关怀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