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 其五

标题包含
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 其五
文简风流未泯,公孙节气谁班。 当与臯夔佐舜,莫寻黄绮商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文:诗文简洁却风采依然,公孙的节气谁能相比。应当像皐夔一样辅佐舜帝,而不是追随黄绮隐居商山。
去完善
释义
1. 文简: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曾任校书郎。以文章见称于世,一生著述丰富。后成为学者,著作有《方言》、《释名》等。 2. 风流:这里指扬雄的才情风韵。 3. 公孙:此处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恭,封为齐王。 4. 节气:这里是指刘恭在诸侯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5. 班:此处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班彪。 6. 皐夔:古代传说中虞舜的两位贤臣,主管教化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寅(1140-1218)所作。诗名为《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 其五》,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篇。在这里,我们将欣赏并解析这首诗的美感和意境。 首先,我们要理解诗题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向伯共”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一位隐士;“五老”是指南宋时期五位著名的隐士;“小山”则是指隐居之地。理解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意境。 首句“文简风流未泯”,描述了向伯共的才情和气质。“文简”是对向伯共的赞美,表示他文章简练、辞藻华丽;“风流未泯”则暗示了他的风度依旧,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公孙节气谁班”,是在赞美向伯共的高尚品质。“公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借指向伯共;“节气”即节操,这里指他的道德品质;“谁班”则意味着无人能比。这一句强调了向伯共的崇高品质和无可比拟的地位。 第三句“当与臯夔佐舜”,将向伯共比作古代贤臣臯夔。臯夔是舜帝时期的两位著名贤臣,分别是掌管音乐和农业的大臣。这句诗意味着作者认为向伯共具有皋夔那样的才能和智慧,应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最后一句“莫寻黄绮商山”,则是告诫向伯共不要学黄绮之辈归隐山林。黄绮是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他们曾结伴归隐商山。作者认为,像向伯共这样有才华的人,应该为国效力,而不是效仿黄绮那样避世隐居。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向伯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高尚品质、出众才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非归隐山林。这种寄寓情感的诗歌,使我们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向伯共五老小山六言五绝 其五》是南宋诗人胡寅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0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下入侵中原,社会动荡不安。 胡寅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他曾任知州,因上疏议论时政而被罢官。在这首诗中,他以超脱的笔触描绘出宁静的田园风光,实则是寄寓自己避世归隐、远离战乱的心境。 在南宋初期,政治腐朽,军事败北,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寻求心灵慰藉,表现出了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胡寅在此时选择隐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这也是当时士人普遍的一种心理倾向和生活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