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如梦令

标题包含
如梦令
桥上水光浮雪。 桥下柳阴遮月。 梦里去寻香,露冷五更时节。 胡蝶。 胡蝶。 飞过闲红千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桥上的水面反射着雪景的光亮。 桥下的柳树阴影遮挡了月光。 在梦中寻找花香,露水寒冷五更天的时候。 蝴蝶啊,蝴蝶。 飞过悠闲的千层红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桥上水光浮雪:指桥上的水面波光粼粼,如同雪花飘浮在水面上。 2. 桥下柳阴遮月:指桥下的柳树阴影遮挡了月光。 3. 香:这里指花香。 4.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5. 胡蝶:蝴蝶的别称。 6. 闲红千叶:指路边的红花盛开,叶子繁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如梦令》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梦幻的画面。诗的开头,“桥上水光浮雪”一句,作者以光喻雪,形象地表现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一片飘渺的雪花在轻轻浮动。紧接着,“桥下柳阴遮月”则描绘出柳树遮挡月亮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梦里去寻香,露冷五更时节”,诗人表达了他在梦中寻找芬芳的过程。这里,“露冷五更时节”点出了清晨的寒意,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也许是在追寻某种难以捉摸的东西。 最后三句“胡蝶,胡蝶,飞过闲红千叶”,是诗人以蝴蝶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蝴蝶翩翩起舞,穿越了无数的绿叶红花,象征着诗人追求美好、自由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如梦令》是南宋诗人李石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95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外患频繁。李石身为文人,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李石生活在南宋中期,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尽管北宋灭亡后,南宋在江南地区建立起新的政权,但在对外战争中屡遭败绩,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石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李石的诗词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反映了南宋文人的普遍心态。这首《如梦令》也不例外,通过描绘梦境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这首词也反映出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困境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远离现实纷扰,追求宁静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割舍对国家的责任感,始终关注着国家命运的走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