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处道

标题包含
送处道
上马挑书束破裘,宦情薄处不宜秋。 二年拄笏山虽好,十舍浣花江合流。 此处移文寻旧社,尚因奇字忆方舟。 西川傥有东来鴈,莫道曾无截镫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骑马携带书卷与破旧的衣衫,当官的兴致淡薄不适合秋天的氛围。 虽然挂职两年的地方风景优美,但十个驿站之间却水流交错。 在这里发送公文寻找旧时同伴,还在因为生僻的字回忆曾经的方舟。 假使四川有东来的鸿雁,别说曾经没有过中途停下马蹄的情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处道》:这首诗的题目是《送处道》,作者是宋朝诗人李石。 2. 上马挑书束破裘:这句诗的意思是,处道要离开这里去上任,骑马离去时拿着书籍捆扎破旧的衣服。上马,指骑马上路;挑书,挑选书籍;束破裘,捆绑起破旧的皮衣。 3. 宦情薄处不宜秋:这句诗意味着在官场中地位低的时候不适合在秋天离开。宦情,官场的感情或者处境;薄处,位置低下的时候;不宜秋,不适合在秋天离别。 4. 二年拄笏山虽好:这句话描述了处道在山中的两年生活虽然美好,但已经过去了。二年,两年的时光;拄笏山,山中任职的隐逸生活;虽好,虽然美好。 5. 十舍浣花江合流:这句诗形容离别的江水汇聚在一起。十舍,古诗文中表示距离的词语,意思是很远的地方;浣花江,泛指江河;合流,水流汇合。 6. 此处移文寻旧社:这句话意思是处道在这附近寻找以前的诗友或者社团。此处,附近的地方;移文,寻找或呼唤的意思;寻旧社,寻找过去的诗友或者社团。 7. 尚因奇字忆方舟:这句诗描述处道因为奇特的文字而回忆起过去的舟船之旅。尚因,仍然因为;奇字,奇特的文字;忆方舟,回忆过去的舟船之旅。 8. 西川傥有东来鴈:这句诗是说西川如果有东来的大雁,不要告诉别人我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西川,四川西部;傥有,可能有;东来鴈,从东方飞来的大雁。 9. 莫道曾无截镫留:这句诗是处道对西川的人说,不要因为曾经没有挽留我而感到遗憾。莫道,不要说;曾无,曾经没有;截镫留,阻止离别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送处道》是南宋诗人李石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对处道即将离别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画面。首联以“上马挑书束破裘”起笔,表现了处道离别时忙碌而略带凄凉的场景;颔联通过“宦情薄处不宜秋”揭示了处道官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颈联以“二年拄笏山虽好,十舍浣花江合流”表达了诗人与处道共度的美好时光和对未来的展望;尾联则通过“西川傥有东来鴈,莫道曾无截镫留”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以及对将来再次相聚的热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处道》是唐代诗人李石的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贞元(785年-805年)年间。这一时期,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但政治仍然动荡不安。 李石在贞元时期,历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的才学出众,但因为性格刚直,多次遭人陷害,仕途颇为坎坷。在《送处道》这首诗中,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中的“江边路,落日行”描绘了别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诗人以“青楼明月夜,寒江鼓角声”来形容时代的繁华与悲凉,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唐贞元时期的世态人情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