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寒灯短烬方烧腊,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间就像滴漏的水一样迅速流逝,转眼间就到早晨了,四季更替如同风的轮回。寒冷的灯光下,刚刚燃烧完的蜡烛残烬还在冒烟,新年伊始,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一切都在不停地更新。
去完善
释义
1. 玉漏:古代的计时器,这里指代时间。
2. 斯须:片刻,很短的时间。
3. 达晨:天亮。
4. 四时:四季。
5. 吹转:改变方向或位置。
6. 风轮:指风的动向,这里形容时间的流转。
7. 短烬:即将燃尽的烛火。
8. 烧腊:指燃烧蜡烛以庆祝新年。
9. 新正:新年的第一天。
10. 定数:一定的规律。
11. 浮世:指人世间的繁华世事。
12. 百遍新:每年都有新的开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在诗中,“玉漏”象征着时间,它总是不停地流逝,无论我们如何挽留,都无法阻止黎明的到来。而“四时吹转任风轮”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转的无奈。这种感受正如“寒灯短烬方烧腊,新正定数随年减”所描述的那样,寒冷的夜晚,灯光即将熄灭,而新的一年正在悄然降临。面对这无法改变的事实,诗人以“浮世惟应百遍新”来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思考和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夜》是唐朝诗人方干在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方干的这首《除夜》是在他的晚年时期创作的。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使得他远离家乡,漂泊在外。这种人生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其次,在他所处的时代,由于政治斗争和战争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家乡,成为流民。他们在异乡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方干也不例外,他在《除夜》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也对方干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唐朝晚期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就包括除夜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时刻,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然而,方干却在异乡度过这个重要的时刻,这让他倍感凄凉。
总之,《除夜》这首诗反映了方干在晚年时期的人生际遇和他所处时代的背景知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