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标题包含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举目时时似故园,乡心自动向谁言。 白云晓湿寒山寺,红叶夜飞明月村。 震泽风帆归橘岸,钱塘水府抵城根。 羡师了达无牵束,竹径生苔掩竹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抬头所见似乎便是故乡的风景,思乡的愁绪难以倾诉。 清晨的白云湿润了寒山寺,夜晚的红叶飘落在月影下的村庄。 湖面上的船帆划过橘子洲头,钱塘江的水流入了城市边缘。 仰慕那位心无羁绊的禅师,竹林的小径爬满了青苔,掩映着那扇竹门。
去完善
释义
1. 举目:抬头看;抬头仰望。 2. 时时:时时刻刻;经常。 3. 故园:故乡,家乡。 4. 乡心:思乡的心情。 5. 白云:白色的云朵。 6. 湿:潮湿,湿润。 7.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寺。 8. 红叶:秋天变成红色的树叶。 9. 夜飞:夜晚飞行。 10. 明月:明亮的月亮。 11. 村:乡村。 12. 震泽: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湖泊。 13. 风帆:顺风扬帆的船只。 14. 归:回到,返回。 15. 橘岸:种植橘子的岸边。 16. 钱塘:浙江省杭州市的古称。 17. 水府:水神居住的处所,这里指钱塘江。 18. 抵:到达。 19. 城根:城墙的根基部分。 20. 羡师:羡慕僧侣。 21. 了达:明白,理解。 22. 无牵束: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23. 竹径:竹子组成的林荫小道。 24. 生苔:生长青苔。 25. 掩:关闭。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思。首联以“举目时时似故园”开篇,表达出诗人身处异地时思念故乡的情感。而“乡心自动向谁言”则更进一步地传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无法轻易对人言说的心境。颔联运用景物描写,通过白云、寒山寺、红叶、明月村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颈联通过对“震泽风帆归橘岸,钱塘水府抵城根”的描述,揭示了沿途风光的独特之美。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居于竹林深处的远上人的羡慕之情,因为身处喧嚣世界中的诗人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而远离红尘的僧人却能自在生活。整首诗在抒情与写景间交错进行,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怀乡之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是唐朝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56年,正值唐代宗室、藩镇割据的混乱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诗人通过对沿途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方干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不善于官场应酬而未能及第。后来,他在京城长安一带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的生活并不安定,时常奔波于各地。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人在旅途中,看到了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景象,不禁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忧虑。他想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