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南游

标题包含
送僧南游
三秋万里五溪行,风里孤云不计程。 若念猩猩解言语,放生先合放猩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漫长的秋日里,我跋山涉水穿越了五千里的路程,独自一人如天上的孤云般随风飘荡,不再去计算已经走了多远。如果有人能理解猩猩的语言和思想,那么应该首先解救那些能理解我们的猩猩们。
去完善
释义
"三秋":这里指秋天结束之时,即深秋时分。 "万里":形容行程遥远。 "五溪":泛指南方的山水地带。 "风":古代交通工具之一,指帆船。 "孤云":比喻独行的僧人。 "不计程":不介意路途的长短。 "猩猩":一种野生动物。 "解言语":懂得人类的语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僧南游》是唐朝诗人方干的一首描绘送别场景的诗歌。诗中,方干通过描述秋天万里之外的五溪地区,表达了远方游僧的孤独和坚韧。同时,他提出了“若念猩猩解言语”的假设,暗示了人们应该关注动物的保护,尤其是那些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猩猩。这种爱护动物的慈悲情怀,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南游》是晚唐诗人方干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80年至905年之间,即晚唐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败阶段,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诗人方干出身寒门,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但一生科举不顺,多次落第,终生未仕。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坎坷,四处漂泊,饱尝了世态炎凉。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诗歌抒发胸臆。 在这首诗中,方干表达了送别友人南游的离愁别绪。同时,他也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此时,方干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所困,而是用诗歌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