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剡中作
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弯道处激流涌动,片片帆船乘风破浪。安然仰卧,微吟着诗句抵达剡中之地。燕群在绿草上翻飞相怜,而诗人则独自停舟举杯,效仿渔夫的生活。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着明月,岸边的杨柳则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置身仙境之中,令人觉得似乎可以乘槎前往那个遥远的星辰之东的仙源所在。
去完善
释义
1. 截湾:截断河流的弯曲处,此处可以指穿越湖泊或者江河的曲折地带。
2. 冲濑:水流湍急的地方。
3. 片帆:一片船帆,此处代指船只。
4. 高枕:意指安心,无担忧。
5. 微吟:低声吟咏,此处可能指的是作者在船上轻声念诗。
6. 剡中:剡县,唐时属明州,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东部。
7. 掠草并飞怜燕子:燕子飞行时紧贴水面掠过,形象生动,令人怜爱。
8. 停桡:停下船桨,比喻暂时歇息。
9. 独饮:独自饮酒,表达的是诗人自得其乐的心境。
10. 学渔翁:模仿渔翁的形态或生活。
11. 长潭:深长的潭水。
12. 漫撼:使波浪不断涌动。
13. 杨柳:植物名,此处可能代指春天的景色。
14. 一岸风:春风拂面之意。
15. 便拟乘槎:槎,木筏。表示想要乘坐木筏。
16. 仙源:仙人居住的境地,此处的意思是诗人在形容剡中的美好风景。
17. 直恐:可能是指“简直就像”的意思。
18. 星东:东方的星辰,这里可能指的是天边的曙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截湾冲濑片帆通”开篇,展现出剡中一带曲折的江河、激流险滩的独特风貌。接着用“高枕微吟到剡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诗歌的热爱。接下来两句“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通过描绘燕子和渔翁的形象,衬托出诗人在旅途中独特的心境:既有面对自然美景的欢愉,又有对孤独感的深沉体验。
在描写自然风光时,诗人用“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展现剡中山水的壮丽和秀美。结尾两句“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则寓意着诗人欲借此航行到达理想的境地,寻找那遥远的仙源。全诗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路入剡中作》是唐朝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即唐朝的中晚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干正处于他人生的失意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无奈。然而,这种失意并没有消磨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沿途所见的美景,表达了他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虽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和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雅士开始远离喧嚣的世俗,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方干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以婉约的诗句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