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县内池阁
指画应心成,周回气象清。床前沙鸟语,案下锦鳞惊。
细柳风吹旋,新荷露压倾。微芳缘岸落,迸笋入波生。
舴艋舟中醉,莓苔径上行。高人莫归去,此处胜蓬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图画在指尖下完成,四周的氛围清新宁静。
床前的沙子上有鸟儿的歌唱,桌下有鱼儿被吓到。
细长的柳条在微风中摇曳,新鲜的荷叶因为露水的重压而倾斜。
岸边的鲜花在风中飘落,竹笋从水中冒出来。
小船上的人陶醉于美景之中,行走在长满青苔的小路上。
有高洁情怀的人请不要离去,这里比蓬莱岛和瀛洲仙境还要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嘉兴:浙江省的一个市,位于太湖流域。
2. 周回:周围,环绕。
3. 沙鸟:生活在沙滩上的鸟类,如鸥、鹭等。
4. 锦鳞:喻指鱼,这里指池塘中的鱼。
5. 细柳风:轻柔的杨柳风。
6. 新荷露:刚发芽的荷叶上的露水。
7. 微芳:微弱的花香。
8. 迸笋:破土而出的竹笋。
9. 舴艋舟:小船。
10. 莓苔:青苔。
11. 高人:超脱世俗的人,这里可能指隐士或诗人。
12. 蓬瀛:蓬莱山和瀛洲山,传说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一幅美丽画卷,即浙江嘉兴县内的池塘楼阁。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环境宁静、生机盎然的意境。在诗的开篇,“指画应心成”展示了诗人挥洒自如的笔触和独特视角。接下去的诗句通过对“沙鸟”“锦鳞”等细节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随后,诗人通过对“细柳风”“新荷露”等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诗人还运用“微芳”“迸笋”等形象生动的词汇,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舴艋舟中醉,莓苔径上行”揭示了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以及人对这种生活的陶醉。最后,诗人以“高人莫归去,此处胜蓬瀛”表达了对这一片美景的留恋之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艺术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嘉兴县内池阁》是晚唐诗人方干所作,创作于879年至901年之间。在这个时期,方干虽然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年少时就以才学闻名乡里。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名士,这使得他对社会现象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方干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嘉兴县内池阁》就是他在游览嘉兴县的池阁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诗中,方干描绘了嘉兴县内池阁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又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美好的生活只是暂时的,因为当时的晚唐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所以,他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