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依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
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
被公诗笔尽追还。
更上层楼一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古诗描述了自然景色,其意境深远。可以将其优雅地译为:在远处矗立的青山之间,两边的山峰紧靠在一起,显得孤高而又寒冷。这里的山水景观是经过精心裁剪的,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里的美,都无需进行任何修改和补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意,以及对美丽景色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短长山:比喻地势起伏不平的山峦。
2. 云间断望:指在云雾缭绕之中无法看到远方的景色。
3. 天悭:天意吝啬,形容风景的壮丽程度。
4. 公:指代诗人自己。
5. 一层:指更高的一层。

去完善
赏析
《西江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通过对具体景象的刻画,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在词的上阕,作者以“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依高寒”描绘了远山近水的美景,“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则暗示出自然景观的魅力在于它的天然与真实。下阕中的“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被公诗笔尽追还”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风光的热爱和渴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将之呈现出来。最后的“更上层楼一览”则是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整首词节奏明快,情感热烈,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名篇,创作于他晚年的闲居时期。这首词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辛弃疾曾任将领,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力图恢复中原。然而,他的壮志始终未能实现,晚年被迫退居山林。在这段人生低谷的时期,辛弃疾以诗词抒发胸臆,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对文人墨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另一方面,民间疾苦重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的词作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还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