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楼已不复见凤凰遨游之景,浩瀚长江奔流入海。
舞者舞毕,随国家一同远去;战场遗骸犹盛,尸骨满山。
风起,落日摇曳,催促船儿起航;湖泊拥起新沙,替代旧洲。
华丽宫殿难寻踪迹,唯有年年荒草滋生,向人诉说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凤凰台:古代南京的一处著名景点,相传南朝时曾有凤凰来此,因以为名。
2. 李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
3. 青蛾:古代女子的代称,这里指歌舞女子。
4. 去国:离开国家,这里指离开京城。
5. 白骨:形容战争中死者的遗骨。
6. 盈丘:充满整个山丘。
7. 催行棹:催促船桨前行。
8. 湖拥新沙换故洲:湖边的沙滩不断变化,新的沙滩代替旧的沙滩。
9. 结绮临春:指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宫殿结绮阁和临春阁成为废墟,不复存在。
10. 荒草:荒芜的野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凤凰台为题,但并未拘泥于李太白的原韵。诗人通过描绘浩渺的长江、起舞的青蛾、战后的白骨、湖边的落日和沙滩等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无常。同时,通过提及“结绮临春”这一典故,表达了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在咏史怀古的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是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初期,也就是公元960年—1127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重新建立了北宋王朝,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郭祥正,他在人生中经历了科举失利、官场不得志等困境。但他仍然保持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并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胸怀壮志的诗歌。在创作这首《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时,郭祥正或许正在回顾唐代李白笔下的凤凰台,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此外,这个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唐宋之际,诗歌发展繁荣,各种文学流派并起。其中,以苏轼、欧阳修为代表的豪放派诗人最为著名,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郭祥正受到豪放派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具有浓厚的豪放之风。这首《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正是他受李白诗风启发,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现实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