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古以来,唯有情感难以割舍,为何将此地称为“情尽桥”?
如今我将其更名为“折柳”,任凭离愁别绪如同柳絮般纷飞。
去完善
释义
1. "题情尽桥":题目中"题"意为书写,"情尽桥"是诗中的主题,是一座与离别之情紧密相连的桥梁。
2. "从来只有情难尽":"从来"表示一直以来,"情难尽"指情感难以完全消失。这句意思是,一直以来,人们的情感总是无法完全消失的。
3. "何事名为情尽桥":"何事"表为什么,"名为"表示称之为。这句询问为什么要将这座桥称为"情尽桥"。
4. "自此改名为折柳":"自此"表示从这时起,"折柳"是指送别时折取柳枝的习俗,象征着离别。这句意味着从这时起,将这座桥更名为"折柳桥"。
5. "任他离恨一条条":"任"表示任凭,"离恨"指离别的哀愁。这句表达的是,无论多少离别的哀愁,都任其在这座桥上流淌。
去完善
赏析
《题情尽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诗人在第一句中便指出“从来只有情难尽”,表达出情感是难以完全割舍和忘怀的,即使跨越时空,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痕迹。而“何事名为情尽桥”则是对这一现象的质疑,让人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桥名。紧接着,诗人提出“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将折柳寓意离别与不舍,从而表现出面对离别时,情感如柳条般摇曳生姿,无法割舍。整首诗通过情尽桥这一意象,传达了情感是难以完全舍弃的主旨,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情尽桥》是唐朝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左右。当时,雍陶在蜀地担任官职,负责治理都江堰水利事务。
在这段时间里,雍陶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后因故被贬为简州刺史。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官场有了更多的无奈和感慨。
在同一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雍陶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在他的诗作中反映出了这种时代精神。
在《题情尽桥》这首诗中,雍陶以都江堰的一处古桥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一生宦海浮沉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对桥名的解释,传达出“世间万事都有尽头”的哲理思想,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