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明侍者

标题包含
示明侍者
布毛吹起便悟去,未吹布毛何不悟。 三三九九八十一,云门大师有抽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珙(1286年-1363年),俗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又号云谷老人。他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释如珙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示:教导;明:指明,这里是指出家者,即出家人或求法者;侍者:在古文中,侍者是指出家人对自己师傅的尊称。侍,陪伴左右的意思;者,助词,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的人"。这首诗是诗人如珙用来教导明侍者的诗。 布毛:据佛经记载,佛陀在世时,曾有弟子因不解佛意而疑惑不已。一天,他们见佛祖披着红色僧袍走来,心生恭敬之意,顿悟前疑。后人就用“布毛”来象征禅机玄奥。 吹:动词,指把布毛掀起。 悟去:领悟并理解佛法真意。 三三九九八十一:这里指云门禅师所说的一则公案。据记载,有僧人问云门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云门答:“三三九九,八十一。”这里的意思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自觉地去体悟、理解和实践,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示明侍者》中,释如珙以抽象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禅宗顿悟的观念。诗中的“布毛”指的是禅宗公案中的一个故事,大意是云门文偃禅师用拂尘一吹便能使人顿悟,而没被吹到的人则未能领悟。这种顿悟并非靠知识的积累或逻辑的思考,而是需要机缘与慧根。诗人以此暗指修禅之人的智慧境界,并强调顿悟的重要性。 诗的第二句“未吹布毛何不悟”看似提问,实则指出在顿悟面前众生平等,只有机缘未到之人不能领悟。而“三三九九八十一”一句则是将数字融入到诗中,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感,同时也寓意着禅宗修道的层层深入。最后的“云门大师有抽顾”则是对云门文偃禅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象征着禅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整体来看,这首《示明侍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意象传达了禅宗顿悟的思想,使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禅宗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明侍者》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禅宗大师释如珙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不安。 释如珙(1198-1284),俗姓彭,晚年自号“幻住道人”,宋代临济宗著名禅师。他幼年即有出尘之志,二十岁时在龙门寺剃度出家,一生修习禅法,博学多闻,解行相应,弟子众多。作为禅宗第五十一代传人,他继承了禅宗的宗教传统,弘扬佛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侵略的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发,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在这个历史阶段,佛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抚慰民众心灵的作用,释如珙作为一名禅师,他积极劝善惩恶,为社会和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