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
阴阴老栢森庭牖,外脱中空若虚缶。
崔仙授剑栢遂神,剑气腾天剑声吼。
顷年天师受丹诀,此地精思岁华久。
玉函金匮发灵崖,因使阴符诬虎口。
殿中真人道玄笔,笔妙飞扬传不朽。
霜发羽人逢白叟,间岁已闻逾九九。
神游八极吾所愿,道骨仙风愧无有。
欲赋大鹏思子微,恐尔年龄亦为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阴暗的老柏树庭院宛如充满智慧的智者,外表坚实而内心虚空如同一无所有的空罐。当道士在古柏前挥舞长剑时,剑气仿佛腾空而起,剑身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几年前,一位天师在此接受炼丹的诀窍,他在这里进行了长久的沉思和修炼。他从山崖中发现的玉函金匮(古代文献)揭示了古代的奥秘,于是他让深藏其中的知识得以发扬光大。
殿堂中的神仙道士们用笔墨书写着玄妙的道理,他们的书法飘逸而不朽。他们在白发中遇见了一位懂得很多的人,他们在若干年中逐渐成了忘年之交。我希望能够遨游于无尽的宇宙之中,但是我很惭愧我没有道家骨骼和仙人风度。我想要像庄子那样有所作为,但是我担心我的年纪不足以让我实现这个愿望。
去完善
释义
1. "阴阴":指阴暗的样子。
2. "老栢":指古老的柏树。
3. "森庭牖":指树木繁茂的庭院。
4. "外脱中空":指树干外部脱落,内部空洞。
5. "若虚缶":像空罐子一样。
6. "崔仙":指崔道士。
7. "授剑":授予宝剑。
8. "腾天":飞向天空。
9. "吼若雷":形容剑声响亮如雷。
10. "顷年":近年的意思。
11. "天师":对道教大师的尊称。
12. "受丹诀":传授炼丹的秘诀。
13. "精思":精神集中、静心思考的意思。
14. "岁华久":长久的岁月。
15. "玉函金匮":形容珍贵的书籍或秘籍。
16. "发灵崖":发出灵气。
17. "阴符":指道教的法术。
18. "诬虎口":此处有误导的意味。
19. "殿中真人":指神仙。
20. "道玄笔":用道教玄奥的方法写字。
21. "笔妙飞扬":形容笔法高超。
22. "霜发":指白发的道士。
23. "羽人":指道士。
24. "白叟":指白发老人。
25. "间岁":隔一年。
26. "逾九九":超过九十九岁。
27. "神游八极":指精神遨游八方。
28. "大鹏":指神仙。
29. "子微":仙人名。
30. "恐尔年龄亦为偶":可能你的年龄也是90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剑术与求道的诗篇,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剑术与修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豪放的情感。开篇以"阴阴老栢森庭牖,外脱中空若虚缶"写剑柏的神异,表现出其特殊品质及气势;接着用"崔仙授剑栢遂神,剑气腾天剑声吼"描绘出剑客施展绝技时的惊人场景。后半部分则是诗人在精思观修道的经历,表达了诗人渴望得道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李廌在文学创作上屡受挫折,科举不第,功名无望。然而他并未气馁,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在日常生活中,广泛结交朋友,游历四方,开拓视野,抒发胸臆。在此过程中,他与道士崔无涯结识并成为好友。
一日,李廌与崔无涯相邀至精思观游览,正值夏日,观内翠竹参天,鸟鸣树间,一派宁静致远的景象。他们二人倚坐在竹下,听崔无涯讲述道家学说的玄妙,突然间一阵响彻云霄的剑鸣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原来是一把古朴的长剑挂在柏树上,剑身虽已锈迹斑斑,却仍在风中颤抖不已,发出如同雷霆般的轰鸣声。这把剑正是崔无涯多年前得到的一把神兵利器,平时深藏不露,只有在大风或雷电天气才会展现出惊人的威力。此剑来历神秘,仿佛凝聚着天地之力,被崔无涯视为珍宝。
受此景触动,李廌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诗《精思观崔道士授剑柏中剑常吼若雷》。诗人以剑喻志,表达出自己在困境中依然矢志不渝、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而那把神剑,也成为了诗人追求理想、坚忍不拔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