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松二首 其一
古貎苍髯十八公,巍巍独出众材中。
朝来挽致茅堂下,为我商量送好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移松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十八公:指松树的根部以下部分,即树干的下部。"公"为古代对树木的称谓。
2. 巍巍:形容松树高大壮观。
3. 众材:指其他的植物或木材。
4. 茅堂:简陋的房屋。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5. 商量:探讨,考虑。
去完善
赏析
《移松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谢薖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苍老的松树,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古貎苍髯十八公”中的“古貎”和“苍髯”都是形容松树古老、苍翠的形象。“十八公”则是对松树年龄的描绘,象征着松树的悠久历史和高尚品质。
第二句“巍巍独出众材中”中的“巍巍”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松树的高大挺拔,表达了作者对松树伟岸形象的赞美。同时,“众材中”则突出了松树在众多植物中的独特地位,强调了松树的优秀品质。
第三句“朝来挽致茅堂下”中的“朝来”表示早晨,“挽致”意为搬运,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将松树移植到自己茅屋前的情景。这表明作者对松树的喜爱和珍视,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最后一句“为我商量送好风”中的“商量”是征求意见的意思,“好风”则指凉爽的清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松树能为他送去清凉的风的愿望,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美好品质和作者对松树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松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6年,正值南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
谢薖在青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因触怒权贵而遭到排挤,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仕途。此后他离开家乡,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
在同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使文人们深感痛心。谢薖的这首《移松二首 其一》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寓含着对南宋朝廷萎靡不振、昏庸无能的不满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