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王谓夫
才智当于缓急观,孤忠岂愿效逢干。
几多长技当施错,千万和谋莫主韩。
便好多方收俊杰,忍教左衽溷衣冠。
直须扫穴犁庭后,放马山阳脚始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智需要体现在应对紧急情况上,忠诚之心怎会愿意效仿那些逢迎拍马之人。
许多高超的技能会被误用,千万种计策不要以韩国为主。
应该多方面去招募杰出的人才,怎能让那些不懂礼仪的人混入我们的行列。
只有在彻底打败敌人之后,才能放下心来,让自己的脚步感到酸楚。
去完善
释义
《和寄王谓夫》是一首宋诗,作者是赵希逢。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才智当于缓急观:缓急,指紧急情况或危急时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才智应该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显现出来。
2. 孤忠岂愿效逢干:孤忠,指忠诚正直的人。逢干,即逄丑父,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相传他在战争中为救齐顷公而冒充齐顷公被俘。这句话的意思是,忠诚正直的人怎么会愿意效仿逄丑父那样去冒险呢?
3. 几多长技当施错:长技,指擅长的技艺或本领。施错,施展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候即使有擅长的技艺也可能施展错误。
4. 千万和谋莫主韩:和谋,共同谋划。主韩,指韩国的主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共同谋划时,不要以韩国的主帅为主。
5. 便好多方收俊杰:多方,多方面。俊杰,指有才干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多方面去招揽有才干的人。
6. 忍教左衽溷衣冠:左衽,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这里指代少数民族。溷衣冠,玷污衣冠。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能容忍少数民族玷污了中原的文明。
7. 直须扫穴犁庭后:扫穴犁庭,形容彻底清除敌对势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彻底清除了敌对势力后才能。
8. 放马山阳脚始酸:山阳,位于今江苏淮安一带。脚始酸,指骑马劳累。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山阳地区骑马奔波后,腿脚才会感到酸痛。
去完善
赏析
赵希逢的这首《和寄王谓夫》,描绘了在危难时刻展现智勇才能的人物形象。诗人首先赞美王谓夫的才华与忠诚,认为他既能应对紧急情况,也不甘于效仿历史上的逢干。这里提到的逢干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他以举贤让能著称。诗人暗示王谓夫有更高远的抱负。
接着,诗人在第二联中列举了一些情况,强调决策时要以智慧和谋略为主,不可盲目跟随韩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此处用作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王谓夫能够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第三联中,诗人呼吁应多方招募英才,不能容忍那些背离正道的举动。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的热切期待和严格的要求。
最后,在尾联中,诗人设想了扫除敌人,取得胜利后的场景。此时,将士们可以在山阳地区稍作休息,养精蓄锐,继续前进。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战局胜利的期许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整首诗展现了赵希逢关注国家大事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突显出他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这首诗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充满了积极的精神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希逢的《和寄王谓夫》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此时的南宋政局动荡不安,民间生活困苦。
赵希逢是南宋诗人、画家,与陆游、辛弃疾等文学大家交好。他在这个时期生活漂泊不定,曾在临安、江西等地游历,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百姓疾苦。这使得他在创作这首《和寄王谓夫》时,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情的怀念紧密结合起来。
在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战争持续不断,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士人阶层对国家的未来感到迷茫。这种时代背景为赵希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和寄王谓夫》一诗中,赵希逢表达了对友人王谓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感慨。他以含蓄的诗句描绘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中的处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