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歌
安得镜湖分一曲,宁可不受千钟录。
百年三万六千场,认取醉乡去路熟。
猖狂莫学少年时,身心早已偃鼓旗。
速营糟丘防老境,无行不与相随。
忘形孰主又孰客,江上清风山间月。
把杯对影又即吾,我与风月难一阙。
瘠来更涉小小园,壶中胜赏真有天。
酒池不怕深似海,探春日日掉{左舟右光}舡。
愁肠任待纷千缕,一醉不积压手欲舞。
转悲成欢瞬息间,功用神圣捷如许。
困来不管玉颓山,只恐朝酲欲析难。
凭虚直向昆仑上,坐看惊涛飞去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才能得到在镜湖边的快乐时光,宁愿舍弃世俗的荣华富贵。
人生不过百年三千六百场宴会,请让我在沉醉的世界里寻找熟悉的归路。
曾经的放纵和狂妄已不再是青春的模样,身体和心灵已经渐渐成熟和安定。
赶紧营造那美丽的梦境抵御逐渐老去的时光,那里有我永远的陪伴。
忘记自己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手持酒杯对着影子说:这就是我,而我与风月的诗篇永远无法结束。
偶尔也去那个小小的花园走走,那里的风景真是如同仙境一般。
我的酒量如同酒池一样深厚,每天我都想去探索春天的美好。
心中那些忧愁的烦恼暂且放下,喝醉了我就想跳舞。
悲伤瞬间变成欢笑,这种力量真的就像神仙赐予的一样神奇。
当我感到困倦的时候,就不再管那玉石般的山脉,我只担心早晨醒来的时候,头痛难忍。
登上虚无之境,直上昆仑之巅,坐在那里看着浪花飞溅,帆船远航。
去完善
释义
1. 镜湖:原名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绍兴的著名风景区。这里用来代指美好的景致。
2. 千钟录:形容酒量很大。
3. 认取醉乡:指陶醉在酒乡的境地。
4. 猖狂:放纵无度。
5. 少年时:指年轻时的肆意挥霍。
6. 偃鼓旗:指战事平息,比喻不再年轻。
7. 糟丘:形容酒量大的词语。
8. 无行不与相随:指随时都要陪伴着美酒。
9. 忘形:指喝酒后忘记自己的形象。
10. 孰主孰客:指在酒醉的状态下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11. 即吾:指自己与酒月的融合。
12. 一阙:一首诗或一首歌的一部分。
13. 小小园:指作者自己的花园。
14. 壶中胜赏:指在壶中欣赏美景。
15. 酒池:指酒量大。
16. 掉{左舟右光}舡:划船的意思。
17. 压手欲舞:形容喝醉后的激动心情。
18. 转悲成欢:指由悲伤转为欢喜的过程。
19. 功用神圣:指喝酒的效果。
20. 困来不管玉颓山:形容喝酒时的放任状态。
21. 朝酲欲析难:指早晨醒来时醉酒的状态难以消散。
22. 凭虚直向昆仑上:指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23. 坐看惊涛飞去帆:指坐在船上观看波浪翻滚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哲理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见解。首先,诗人在开篇处指出,要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应过分追求名利,而应学会在心灵深处找到归宿。接著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他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去感受生活的真谛。接下来的诗篇中,诗人明确反对年轻时代的不羁放纵,提倡关注身心健康,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并提到,即使年老也要积极生活,依靠自身努力去创造美好的人生。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话、寓言等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最后,诗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醉酒的乐趣,强调饮者的精神自由,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魅力。总的来说,这首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深沉的哲思,又有生动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酒歌》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饮酒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民族矛盾的历史时期。
在南宋时期,赵希逢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环境中。他曾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现实,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赵希逢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饮酒文化盛行,文人墨客喜欢借酒消愁,抒发胸臆。赵希逢也不例外,他在《和酒歌》中写道:“一杯相属君应悉,坐待天明不成寐。明朝落日又东风,不见南山见松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