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车制

标题包含
和车制
木牛新意出南阳,万里飞刍不绝粮。 故智莫能遵此日,却将独辐献岩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希逢,字可久,号西麓,南宋文人。他生于宋孝宗时期,卒于宋理宗时期,具体生卒年不详。 赵希逢出身世家,他的父亲赵不尤是南宋名臣,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赵希逢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新奇的木制牛来自南阳,在万里征途上运输粮草不停歇。 旧有的智慧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只有将单一的轮辐贡献给国家。
去完善
释义
1. 南阳:这里是指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地区,“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 2. 飞刍:指的是快速运输粮草。 3. 故智:过去的事迹和智慧。 4. 独辐:指独轮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木牛流马这一运输工具的创意和功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首句“木牛新意出南阳”,以木牛流马这一南阳诸葛亮发明的交通工具开篇,表达了木牛流马的横空出世。 第二句“万里飞刍不绝粮”则形象地描述了木牛流马运输物资的便捷与高效,“万里飞刍”表示距离之远,“不绝粮”体现供应之充足,有力地展现了木牛流马在后勤补给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句“故智莫能遵此日”,表达出了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很好地继承古人的智慧,不能像古人那样充分利用木牛流马这样的发明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一句“却将独辐献岩廊”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并理解古人的智慧,发扬这些宝贵的遗产。其中,“独辐”是车轮的一部分,诗人以此暗喻古人智慧的重要部分;“岩廊”代表朝廷,意味着诗人在呼吁将古人的智慧带回政治生活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车制》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关系紧张。 赵希逢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在赵希逢的成长过程中,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和谐有着深厚的关心。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这让他深感忧虑。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赵希逢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他因为家庭原因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困境,体会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和车制》诗中写道:“车制由来待制臣,老来无复气如春。不知范叔寒何事,不到侯生贫等人。”这首诗通过对车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他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改善百姓的生活,维护社会和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