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判学士归南国
斾拥帆开照德星,天风高兴国风清。
武夷仙仗知回也,各下祥云到地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扬起船帆,照亮德行之星,天上之风令人心情愉悦,国风清新宜人。
武夷山神仙的仪仗知道回归之理,各自从祥云降临迎接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斾(pèi):同"旆",旗帜。
2. 照德星:指儒家理想中的贤人君子,这里比喻通判学士。
3. 天风:自然之风,与地风相对。
4. 高兴:愉悦的心情。
5. 国风清:国家的风气清正。
6. 武夷:位于福建省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这里代指南国之地。
7. 仙仗:神仙的仪仗。
8. 知回也:指通判学士从北方回到南方故土。
9. 祥云:吉祥的云彩,多用于形容神仙出没的景象。
10. 地迎:地面迎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通判学士即将回到南国的美好祝愿和期待。诗歌中的“旆拥帆开照德星”描绘了通判学士乘坐的船只在阳光下扬帆起航的场景,象征着他的离去;“天风高兴国风清”则暗示了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接下来,“武夷仙仗知回也”描述了武夷山仙人得知通判学士归来时,纷纷从云端降临迎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通判学士的祝福和对祖国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通判学士归南国》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重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释重显是一位在禅宗佛学上有深厚造诣的高僧,他的诗歌作品多体现出超脱世俗的佛家思想。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释重显身处北宋的文化圈,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开始尝试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禅学理念。而《送通判学士归南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释重显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对故乡南国的思念之情。他以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希望友人在回到南国之后,能够为家乡人民作出贡献。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释重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