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悯道傍冻馁者

标题包含
和人悯道傍冻馁者
天意正成物,民心犹怨寒。 风霜草木死,田野稻粱干。 何谓耕桑者,而无衣褐完。 因思饵胡费,把笔谩悲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金君卿,字正叔,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金彦明是当时的名儒,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金君卿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曾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上天的旨意正在成就万物,然而百姓的心还在抱怨寒冷。 风与霜冻使草木枯死,田里的稻子和高粱也干旱枯萎。 那些耕耘种植的人,却无衣无褐保暖。 因此想到战争带来的消耗,拿起笔便感悲苦心酸。
去完善
释义
《和人悯道傍冻馁者》注释: 1. 天意正成物:"天意"指自然的安排;"正成物"意为万物正待生长。 2. 民心犹怨寒:"民心"指民间的疾苦;"犹怨寒"表明百姓仍然生活在寒冷中。 3. 风霜草木死:描述了寒冷的风霜使植物死亡的场景。 4. 田野稻粱干:"田野"是农村地方,"稻粱"是指农作物;"干"表示干燥、枯萎。 5. 何谓耕桑者:"何谓"为古文中的倒装句式,即"谓何",询问为什么的意思;"耕桑者"指的是农民。 6. 而无衣褐完:"而"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有劳作但是衣服破烂不堪。 7. 因思饵胡费:"因"是因为的意思;"思"是思考;"饵胡费"可能是当时的一个事件或者政策,具体待考。 8. 把笔谩悲酸:"把笔"是指拿起笔来写作;"谩悲酸"表示随意写下的悲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金君卿描绘当时农民生活艰辛的现实场景,表达作者对这些饥寒交迫的农民的同情和悲痛之情。首联中,“天意正成物”意味着此时正是丰收的季节,然而“民心犹怨寒”却揭示出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植物在风霜下枯萎,农田里的稻谷也失收。颈联中,作者质疑为何这些勤劳耕耘的农民却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连衣服和食物都无法保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现象的深思以及悲愤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反映了金君卿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人悯道傍冻馁者》是宋朝诗人金君卿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民生活相对稳定。 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的贫富差距却日益加剧。一方面,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过着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民和劳动人民却因为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等原因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社会现象使得金君卿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写下这首诗歌以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