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宿洞庭

标题包含
秋宿洞庭
洞庭初叶下,旅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只被浮名系,宁无媿海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洞庭湖的叶子开始凋落时,游客们感到无比的忧愁。 天空中的月亮照亮了遥远的天涯,而青山江上则是秋天的景象。 这位官员白发苍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遥远的工作岗位。 他被虚浮的名声束缚住了手脚,无法像自由自在的海鸥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
去完善
释义
《秋宿洞庭》周贺:这是一首描述秋夜泊船洞庭湖的诗。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 2. 初叶下:指秋天树叶开始凋落的时候。 3. 旅客:出门旅行的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4. 不胜愁:无法承受忧愁之情。 5. 天涯:天边的意思,这里指远方。 6. 江上:江边。 7. 一官:指诗人的官职,这里可能是虚指,表示诗人有官职在身。 8. 白首:形容白发苍苍的样子,这里指年纪大。 9. 万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10. 寄:寄居的意思。 11. 沧洲:水边之地,这里指诗人在外漂泊的生活。 12. 只被:只是因为。 13. 浮名:虚名,这里指诗人的官职。 14. 系:束缚。 15. 宁无媿:宁愿没有愧疚之意。 16. 海鸥: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类,这里用来象征自由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秋宿洞庭》是唐代诗人周贺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天萧瑟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愁绪。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首联“洞庭初叶下,旅客不胜愁”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述了洞庭湖边秋天的景象,以及旅人面对此情此景的哀愁之情。这里的“不胜愁”表现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颔联“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遥远的天涯,青山倒映在江面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这里的“明月”“青山”都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颈联“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一官成白首”意味着诗人一生为官,却一事无成;“万里寄沧洲”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的愿望。这里的“沧洲”通常指代隐逸之地,代表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尾联“只被浮名系,宁无媿海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人的反思与自我批判。“只被浮名系”表示诗人一直被虚名所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宁无媿海鸥”则表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总的来说,《秋宿洞庭》是一首充满愁绪和感慨的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秋天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官场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宿洞庭》是唐代诗人周贺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初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藩镇割据严重,战乱频繁。在这个时期,周贺的个人生活并不如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愈发强烈。周贺的这首《秋宿洞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