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姚合郎中

标题包含
赠姚合郎中
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 道从会解唯求静,时造玄微不趁新。 玉帛已知难挠思,云泉终是得闲身。 两衙向后长无事,门馆多逢请益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重新成为守卫国土的大臣,像武周时期那样清廉高尚。 寻求宁静的道路唯有化解纷争,在适时的时候追求玄妙的真理而不要追逐新颖。 已经知道用珍贵的东西难以安慰自己,因此在云端的山泉边最终找到了闲暇的生活。 未来两署之间不会有太多事端,学舍里常会遇到前来请教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赠:以物品或行为给予他人。 2. 姚合:唐朝官员,曾在武功县担任地方官。这里指的是他的职位,即武功郎中。 3. 重来:再次来任同一职位。 4. 望:盼望,希望。 5. 为守土臣:成为守卫国土的官员。 6. 清高:品行高尚,清廉正直。 7. 武功贫:形容姚合在武功县任职时的简朴生活。 8. 道从会解唯求静:姚合因深知道法,所以追求内心的平静。 9. 玄微:指深奥的道理。 10. 趁新:追求新鲜事物。 11. 玉帛:象征国家的礼物,这里指代国家事务。 12. 难挠思:难以控制欲望。 13. 云泉: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14. 终是:最后实现。 15. 得闲身:获得自由之身。 16. 两衙:指前后两次在同一个职位上任职。 17. 向后:以后。 18. 无事:没有烦恼。 19. 请益人:请教问题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姚合郎中”,周贺以一位诗人兼老师的身份,通过诗意的语言向姚合表达了敬意和祝福。诗中以“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开篇,意味着期望姚合能够再次回到他的职位,保持廉洁公正的品质,正如他在武功任职时的表现一样。接下来,周贺用“道从会解唯求静,时造玄微不趁新”,赞赏姚合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的后两句“玉帛已知难挠思,云泉终是得闲身”则是表达了周贺对姚合生活的了解与理解,他明白姚合的心意无法被名利所动,只有在山水之间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与闲暇。最后两句“两衙向后长无事,门馆多逢请益人”则是对姚合未来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此后的生活中实现内心的愿望,并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导师。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既是对姚合的赞美与祝福,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投射,表达出周贺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贺的《赠姚合郎中》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诗歌的创作时期,周贺正值壮年,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喜欢结交朋友,相互切磋诗文。周贺也不例外,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都有交往,其中包括姚合郎中。姚合郎中是当时的一位名士,他与周贺志同道合,关系甚好。周贺将这首诗赠予姚合郎中,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是对友谊的珍视。 总的来说,《赠姚合郎中》这首诗是周贺在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人生际遇丰富和社会风气开放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周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他高尚的人品和卓越的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