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
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竹林溪谷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攀登中峰呢?这里的瓦舍和山情相比显得有些少了,我生病的身体颜色似乎越来越重了。
夏天渐渐来临,我们转移到了室内坐着,菊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只露出了浅浅的花蕾。我们在湓城的下面来来往往,已经两年半没有相见了。
去完善
释义
1. 如空上人:指周贺的朋友,名为如空的高僧。
2. 移居:指搬到新的住处。
3. 大云寺:古代寺庙的名称。
4. 竹溪:地名,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
5. 中峰:山峰的中间部分,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所在的地理位置。
6. 瓦舍:寺庙的房屋。
7. 斋身:指佛教徒素食的生活。
8. 疾色浓:形容疾病严重。
9. 夏高:夏天的炎热天气。
10. 移坐次:移动座位的位置。
11. 菊浅:菊花还未盛开的时候。
12. 露行踪:暴露行踪。
13. 湓城:古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14. 三年两度逢:在三年的时间内,有两次相遇的机会。
去完善
赏析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周贺这首五言律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诗人与如空上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的过程。诗中既表现了诗人的才情,又揭示了佛教徒的生活情景和精神追求。
首联“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描述如空上人应竹溪人之请迁居大云寺,含蓄地传达出这位僧侣的洒脱气质和广阔胸怀。其中,“何日”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
颔联“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意味着在大云寺这种繁华环境中修行,对于如空上人而言或许并不适宜。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境界,显示出僧侣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空上人在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为大家所熟知。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赞美了如空上人的高尚品格。
尾联“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表达了诗人与如空上人相识三载,仅仅见过两次的不易之情。这一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贺的这首诗《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创作于唐代末年,是诗人写给他的朋友如空上人的一首送别诗。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周贺由于战乱、政治斗争等原因,离群索居,寻求内心的安宁。
在大云寺期间,如空上人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对于周贺来说是一个触动,促使他写下这首诗表达他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有着深厚的友情基础,他们的相互关爱、理解使得这首诗歌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他们之间深深的同门之谊和相互扶持之情。
在唐代末年这段特殊时期,佛教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而大云寺作为唐代著名的寺庙,聚集了许多高僧大德,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周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佛学、友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