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尧夫知陈州
亮节金坚气玉温,入登廊庙出藩垣。
谈经每尽先儒意,议政居多长者言。
恩恤疲羸蠲重赋,礼加耆耄屈常尊。
白头但祝公归早,南陌东陂并短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光环中,有金子般坚硬的品质和温润如玉的气质,既可以进入朝廷担任要职,又可以到边疆保卫国家。谈论经典时总能领会前贤们的深意,讨论国政时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关心百姓疾苦,减轻沉重的税负,尊敬年长的老人,给他们礼遇。白发的我,只希望先生早日功成身退,无论是田间小路还是东边的山坡,都有我的祝福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亮节:光明磊落的风度。
2. 金坚:像金子般坚定。
3. 气玉温:气质如玉般温和。
4. 廊庙:朝廷。
5. 藩垣:藩国。
6. 谈经:谈论儒家经典。
7. 先儒:古代贤哲的儒生。
8. 议政:议论时政。
9. 长者:年长的人。
10. 疲羸:疲惫羸弱之人。
11. 蠲:减免。
12. 重赋:繁重的赋税。
13. 礼加:以礼相待。
14. 耆耄:老年之人。
15. 屈:降低。
16. 常尊:常规的地位。
17. 白头:老年之人。
18. 但:只。
19. 祝公:祝愿您。
20. 南陌:南边的田间小路。
21. 东陂:东边的坡地。
22. 短辕:短小的车辕,代指简陋的车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韩维以诚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送别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祝福与期待。“亮节金坚气玉温”赞美了尧夫品质高洁、态度温和的形象,“入登廊庙出藩垣”则表明他既能登上朝廷辅佐国家,也能在外担任地方长官治理一方。接着两句“谈经每尽先儒意,议政居多长者言”更是对其才学和人格的赞美,谈论经书总能深入理解前贤之意,议论政事时总是饱含智者的哲思。“恩恤疲羸蠲重赋,礼加耆耄屈常尊”则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爱和对年长者的尊重,减免苛捐杂税,用礼仪善待高龄者。最后两句“白头但祝公归早,南陌东陂并短辕”祝愿他能早日完成使命回到家乡,而那时的乡野风光会显得更加优美动人。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尧夫德行的赞扬,又有对他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尧夫知陈州》是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韩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此时的韩维正担任翰林学士等职位。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韩维的生活和事业都处于较为稳定的阶段。他作为朝中的官员,不仅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还与其他文人学者保持了密切的交往。在此时期,他与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巨匠均有深厚的友谊,也为后来的“唐宋八大家”格局奠定了基石。此外,他还曾出任过开封府推官、知制诰等重要职务,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与此同时,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使得文人学士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韩维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既有豪放壮丽的气势,又有清新婉约的韵味,从而受到了后世广泛的赞誉。
《送尧夫知陈州》这首诗,正是韩维在这个时期创作的送别诗之一。通过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积累的人生智慧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