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道中怀曼叔
吾交作尉地,南望一淹留。
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
向城非昔勇,遇物更春愁。
独喜高阳近,岚光逼马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作县尉的地方,向南望去,不禁沉浸在往事之中。
岁月匆匆流逝,催着人老去,只有山川还记录着我曾经的游历。
现在作为县尉已不复昔日英勇,遇到万物更生出春天的忧虑。
唯一让我高兴的是离高阳近了,雾气笼罩的山光扑面而来,直逼马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襄城:县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中部偏西。
2. 曼叔:人名,与韩维是朋友。
3. 交:指交往的人。
4. 尉:古代低级官职,这里指曼叔担任的襄城县尉。
5. 南望:朝南看去。
6. 淹留:停留,这里是说作者在襄城对友人曼叔的思念之情。
7. 岁月催人老:意指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让人逐渐老去。
8. 山川记子游:意思是山川见证了作者和曼叔一起游玩的时光。
9. 向城非昔勇:指现在靠近襄城,不像过去那样勇猛了。
10. 遇物更春愁:看到景物勾起了春天的忧愁之情。
11. 高阳:这里指襄城附近的高阳县。
12. 岚光:山间的雾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襄城道中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故乡景色的感慨。首联表达了诗人因友人任职此地而对南方产生了留恋之情。颔联则以“岁月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而“山川记子游”则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山水之间。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与首联相呼应。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高阳的向往和期待,并以岚光的逼近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以景色为载体,抒发了诗人的深厚友情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襄城道中怀曼叔》是北宋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8年,即宋仁宗庆历八年,时年韩维四十四岁。韩维在年轻时曾任襄城县令,与当地友人李曼叔关系深厚。在这首诗中,韩维表达了对昔日友情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个时期正值北宋中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由于官僚体制的问题,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压抑和无奈。韩维作为一名士人,他的官场生涯并不如意,多次遭到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