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事
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共楚云遥。
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
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
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余芳殢酒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尾声在大江边显得分外寂寥,我的思乡情和那遥远的云朵一样难以抵达。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树林花朵,香气仍在;河边的柳树在无风的季节里,柳絮依然飘落。身处水国的我独自来到这个县城,烟雾弥漫的郊外,那些渔民和樵夫们争相出没。在这个青梅成熟的季节,我延迟了回乡的计划,暂且沉浸在微醺中追逐着这最后的春光。
去完善
释义
【思乡】思念故乡。
【楚云】古楚地之云,泛指南方天空的云,这里比喻远离故乡。
【经雨】经历风雨。
【水国】指江南水乡之地。
【独惭】独自惭愧。
【县邑】县城,指代地方官吏。
【烟郊】烟雾笼罩的郊野。
【争合】怎应。
【迟归计】推迟归乡的打算。
【余芳】残存的花香。
【殢酒】沉溺于饮酒。
去完善
赏析
《春晚书事》是北宋诗人寇准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怀和对自然的感慨。
首联“春尽江天景寂寥,思乡还共楚云遥”描述了春天的结束,江天景色显得寂静而孤独。思乡的情怀与远方的楚云相连,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感。
颔联“林花经雨香犹在,堤柳无风絮自飘”描写了春雨后的林花依然散发着香气,堤柳在无风的情况下,柳絮自行飘散。这一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动态美。
颈联“水国独惭临县邑,烟郊争合负渔樵”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任职地方的愧疚之情,以及对烟郊上捕鱼打柴的渔夫们的敬仰之心。
尾联“青梅时节迟归计,且逐余芳殢酒瓢”意味着诗人想要趁着青梅时节,完成回家的打算,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美景所陶醉,只能一边追逐余下的美好,一边痛饮美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晚书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寇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7年左右,当时寇准任翰林学士,深受太宗皇帝的信任。这段时间内,寇准的人生际遇可谓春风得意,但是他也深知宦海沉浮,所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北宋初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崛起。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寇准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朝廷的重臣。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寇准也面临着宦海浮沉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