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位 其四

标题包含
五位 其四
兼中至,觌面不须相忌讳。 风化无伤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兼中至":指达到事物的最高境界。兼,同时具备;中,适中、恰到好处;至,最高。 2. "觌面":面对面,指直接相见或面对问题。觌,见面的意思。 3. "相忌讳":相互避讳、掩饰。忌,嫉妒、避讳;讳,回避、隐晦。 4. "风化无伤的意玄":指道德风尚对事物没有损害的影响。风化,教化、影响;无伤,没有损害;意,意念、想法;玄,深奥、神秘。 5. "光中有路天然异":指在光明之中有自然的道路可以前行。光,光明、光亮;中有,中间有;路,道路、途径;天然,自然界的;异,差异、独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五位·其四”,是宋代高僧释正觉所写的一首描绘禅意的诗。诗人通过描述禅宗修行中的五位境界,表达了参禅者的悟道过程。 首句“兼中至,觌面不须相忌讳”,诗人指出在修行过程中,当达到“兼中至”的境界时,意味着参禅者已经领悟到自性本空、万物一体的道理。在这个阶段,修行者不再受到世俗观念的束缚,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心灵的自由解脱。 接下来的诗句“风化无伤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异”,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境界的特点。修行者在禅定的状态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深远意境。在这种意境中,一切繁杂的外物都显得虚无缥缈,只有内心的光芒闪耀,引领着修行者走向更高的境地。这种光芒犹如一条自然的道路,使修行者在悟道的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位 其四》是南宋时期的诗僧释正觉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是一个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 释正觉是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心灵的解脱。在这个时代,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为人们提供了心灵上的慰藉。然而,随着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佛教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释正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感慨。 在诗中,释正觉以“五位”为题,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以此来比喻人生的五种境界。他认为,在这五者之中,人应该追求智慧,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使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此外,他还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努力,认为只有不断地修炼,才能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