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上

标题包含
江上
芦叶萧萧江上秋,鲥鱼清酒解消忧。 云才散后月当浦,潮欲来时风满楼。 好景未应输白鹭,飞尘终不到扁舟。 晚来天卷苍霞尽,万顷玻璃烂不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獬(1024年-1072年),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又号愚溪,北宋文学家。 郑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历任陈州通判、荆南知府、开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芦花在江边萧瑟起舞,秋天来临,鲜美的鲥鱼配上一杯小酒足以驱散忧愁。 云开雾散之后明月倒映在水湾,潮水将至时风儿吹拂着高楼。 美景从不输给洁白如雪的白鹭,尘土飞扬始终无法沾染到这轻盈的小舟。 傍晚天空被苍茫的红霞席卷一空,千顷的波光粼粼如镜面难以收拢。
去完善
释义
1. 芦叶:芦苇的叶子。 2.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 3. 江上秋:指秋季的江上景色。 4. 鲥鱼:一种产于长江下游的海鱼。 5. 清酒:清淡的酒水。 6. 解消忧:排解忧愁。 7. 云才散:乌云散去。 8. 月当浦:月光照在江边。 9. 潮欲来:潮水将要涌来。 10. 风满楼:风声充满楼宇间。 11. 好景:美好的景致。 12. 白鹭:白色的水鸟。 13. 飞尘:飞扬的尘土。 14. 扁舟:小船。 15. 天卷苍霞:天空如同画卷,倒映着江边的晚霞。 16. 万顷玻璃烂不收:形容江水波光粼粼,犹如一片碎裂的玻璃。
去完善
赏析
《江上》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上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借景抒怀、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联以“芦叶萧萧”渲染出秋天的氛围,并以“鲥鱼清酒”为解忧之物,展现诗人在自然景色与美食之中寻得心灵的慰藉。 颔联以“云才散后月当浦,潮欲来时风满楼”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江上画面,云散月明、江风吹拂,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颈联则通过“好景未应输白鹭,飞尘终不到扁舟”传达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避世隐居的渴望,他希望能如白鹭般栖息于优美的景色之中,远离尘世纷扰。 尾联则以“晚来天卷苍霞尽,万顷玻璃烂不收”结尾,描绘出夕阳西下时,天空被染成一片金黄的景象,仿佛将万物包容在无尽的璀璨光辉中,令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是宋朝诗人郑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和平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官员。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到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在创作《江上》这首诗时,郑獬可能正遭受着一次政治挫折。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对百姓的苦难感到痛心疾首。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以长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江上的风光,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