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的寒食节在商山度过,山里的风光让人倍感亲切。孩子们追逐着花朵上的蝴蝶,家家户户的树枝上挂起了秋千。春天的郊外刚刚下过一场春雨,路上的小巷和街头还弥漫着一缕淡淡的烟雾。作为一位悠闲的副使,不要为此感到惆怅,毕竟撰写碑文的费用还是有的,可以用来买酒。
去完善
释义
1. 寒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禁火、扫墓等习俗。
2. 商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是王禹偁被贬谪之地。
3. 稚子:指小孩子,这里是指儿童。
4. 就花:靠近花朵。
5. 拈:用手指捏取。
6. 蛱蝶:蝴蝶的一种,翅膀上常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
7. 依树:靠着树。
8. 系:挂。
9. 秋千:一种游戏用具,可以悬吊在高处,供人坐在上面荡来荡去。
10. 郊原:郊外的地方。
11. 晓绿:早晨的绿色。
12. 经雨:经过雨水滋润。
13. 巷陌:街巷的通道。
14. 春阴:春天的阴云天气。
15. 乍禁烟:突然禁止生火做饭。
16. 副使:指王禹偁当时的职务,左司谏、知制诰。
17. 官闲:官员清闲。
18. 莫惆怅:不要忧郁。
19. 酒钱:买酒的钱。
20. 犹有:还有。
21. 撰碑钱:为撰写墓碑而得到的报酬。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今年寒食在商山”起句,描绘了寒食节时在山中的情景。接下来,他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稚子玩耍、居民树下荡秋千的场景。随后,他描述了清晨的原野经过春雨滋润后的绿意盎然以及街道小巷中春天雾气笼罩的景象。诗人在末联中以闲适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触调侃自己作为副使尽管清闲却仍有撰碑收入的乐观态度。全诗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986年。在这一年里,王禹偁作为御史大夫,屡次向皇帝上疏弹劾权臣,却被罢官回乡。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直接动因。
在宋太宗时期(976-997年),北宋王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国家机构。这一制度使得广大知识分子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促使了文人之间的相互竞争。然而,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和权臣当道的现象,导致政治风气败坏。
在此背景下,王禹偁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时政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以寒食节为题,通过描绘清明节时的景色,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