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如理道友
如如不动已周遮,理事驰求路转赊。
直下踏翻樵子径,知君未到葛洪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示如理道友":此诗为僧人崇岳所写,标题“示如理道友”中的“示”是显示、揭示的意思;“如理”是指佛法的根本原则,即佛教的教义;“道友”是指修道的友人。整句话意为向修道的朋友们揭示佛家的道理。
"如如不动已周遮":首句中,“如如不动”是佛教术语,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性境界。其中,"如"表示自然法则或事物的本质。 "周遮"则比喻全面周到。所以这句是说,达到这种心性境界的人已经做到了全面周到。
"理事驰求路转赊":第二句,“理事”指的是对事物道理的探究。"驰求"意为追求,"路转赊"意味着道路的漫长。所以这句意为对于世间事理的探求之路虽然漫长,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
"直下踏翻樵子径":第三句,"直下"在这里有突然间、立刻的含义。"踏翻樵子径"意为把砍柴人的道路弄乱。这句话意味着要打破常规的修行方式,寻求新的修炼途径。
"知君未到葛洪家":最后一句,"葛洪家"这里指的是道教炼丹家葛洪。作者用葛洪的例子来提醒道友,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要坚定地走向修行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的禅宗高僧释崇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领悟。诗中的“如理”指的是禅宗的真理,而“道友”则是修行者的称呼。在这首诗中,释崇岳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如如不动已周遮”,意为真理如同寂静的山谷,无动无摇,包容一切。这里,诗人用“如如不动”来形容真理的恒定不变,表达了禅宗强调的内心平静和坚守本心的理念。第二句“理事驰求路转赊”,则揭示了世俗之人追求名利、过分关注外在事物导致迷失道路的现象。这里的“理事”即指世间的事务,“驰求”是指向外追逐,“路转赊”则意味着离真理越来越远。
接下来的两句“直下踏翻樵子径,知君未到葛洪家”,是诗人对修行者状态的描述。在这里,“直下”表示直接面对真理,“踏翻樵子径”意指抛弃世俗杂念,回归内心宁静。“葛洪家”则象征着悟道的境界,只有真正领悟到禅宗教义的人才能抵达这个境地。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表达了禅宗关于真理、内心平和及修行道路的教义,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示如理道友》,是由南宋时期的禅宗大师释崇岳所创作的。在公元1167年前后,即宋孝宗时期,由于朝廷的扶持以及禅宗自身的传播,禅宗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释崇岳作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禅师,也在当时留下了不少佛教诗篇。
在这一时期,释崇岳是一位游历四方的僧人,他的一生都在修行和传播禅宗思想。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多禅僧和居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理道友就是其中的一位。这首诗正是他为这位好友所作,表达了他们之间共同追求禅宗智慧、向往心灵自由的真挚情感。
在诗中,释崇岳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禅宗追求的顿悟境界。他认为世俗的烦恼如同茅草屋,只要心念通达,便能立刻看透其本质,实现心灵的解脱。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禅宗精神。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展现了禅宗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总之,《示如理道友》这首诗是释崇岳在南宋时期创作的,通过描绘禅宗顿悟的境界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及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