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东之郊行
杖屦寻春事,偷分暇日工。
幽花欹照水,独树逈含风。
路极阴溪里,桃开晓色中。
一年春好处,分付少陵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追寻春天的踪迹,趁着闲暇的时光。
幽静的花朵倚在水边,独自生长的树木在风中摇曳。
漫步在小径的深处,桃树在晨曦中盛开。
这一年中最美的春光,我会细细地告诉杜甫老先生。
去完善
释义
1. 杖屦:指手杖和鞋子,暗示作者在此踏青郊游。
2. 偷分:忙里偷闲地分出时间。
3. 幽花:幽静的花朵。
4. 攲照水:斜倚在水中的倒影。
5. 独树:孤独生长的树木。
6. 逈含风:风儿在远处的树林中穿过。
7. 阴溪:阴暗的溪流。
8. 晓色:拂晓时的曙光。
9. 分付:交付、寄托之意。
10. 少陵翁:杜甫,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居住于长安南郊的少陵,因此称“少陵翁”。这里将春天的美好景致托付给杜甫,表达对杜诗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去郊外游玩的情景。首先,诗人在杖屦寻春事中,分享了闲暇时光的乐趣。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春天里的风景,如幽花、独树、溪水和开放的桃花等。最后,诗人认为一年中最美的春光应该分给杜甫这样的诗人来赞美。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王东之郊行》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初的北宋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他曾在寺庙中修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还俗。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减退,反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反映了僧人的生活和心境,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在释绍嵩所处的时代,宋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非常强烈,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人学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战争、贫困等。这些因素都对释绍嵩的人生际遇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诗《次韵王东之郊行》中,释绍嵩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用诗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