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夔州旧僚被召见寄
圣恩优厚得西还,又向云台作地仙。
顾我全生如苦李,喜君频酌似甘泉。
一篙已占南溪水,二顷初无负郭田。
他日题诗如欲寄,为寻茅屋白云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陛下恩情深厚让我回到西方,又在云台上成为地上的神仙。
回想我这般生存如同苦涩的李树,喜欢您的频繁举杯好像甘甜的泉水。
我已经掌握了一船技巧畅游在南溪水中,那两顷田地并不需要拥有城郭边的田产。
如果有一天想要寄托诗中情感,我将寻找那白云深处的茅草屋。
去完善
释义
1. 圣恩优厚:形容皇帝的恩典十分深厚。
2. 西还:指从西边回到京城。
3. 云台:这里比喻皇帝身边的高官显位。
4. 全生:保全生命,在这里表示平安度过一生。
5. 苦李:苦味的李子,这里比喻生活中的一些磨难与困苦。
6. 频酌:多次举杯敬酒。
7. 甘泉:甜美的泉水,这里比喻友谊的甜美。
8. 一篙:一支竹篙,这里用来形容撑船的小河。
9. 南溪:南方的小溪,这里泛指河流。
10. 二顷:两公顷的土地,这里用来形容土地的大小。
11. 负郭田:靠近城郭的田地,这里用来形容地理位置较好的农田。
12. 他日:未来的某一天。
13. 题诗:写诗。
14.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这里用来形容简陋的住处。
15. 白云边:白云飘荡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隐逸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复写给他在夔州的老同事的。首联描绘了诗人受到皇帝优待被召回京城,又仿佛在云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颔联通过“苦李”和“甘泉”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朋友的赞美。颈联则表现了诗人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寓情于景,生动形象。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来能在云端找到他们的住处,一起题诗抒怀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答夔州旧僚被召见寄》,是唐朝诗人李复所创作的。诗中的“夔州”指的是四川奉节县一带的地区,李复曾经在那里担任官员。诗中的“旧僚”是指与他一起共事过的同事。“被召见”则意味着他被皇帝征召,即将进京任职。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朝廷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开始加大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力度,这也为像李复这样的文人士子提供了晋升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李复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此次被召见进京,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他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新的职务,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同事的怀念之情。
同时,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大减,藩镇割据现象严重。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士子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总的来说,《答夔州旧僚被召见寄》这首诗歌表达了李复在人生转折点上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中期政治、社会的复杂局面以及文人士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