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六首 其三
一片虚空亘古今,鳞龙头角竞疏亲。
坐亡立脱知多少,铁树花开别是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龙鳞凤角般的杰出人物竞相涌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人谋求消解困厄、实现解脱,其中又有多少幸运儿能够如愿以偿?犹如铁树开花,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颂古:即阐述古书中的意义与道理。
2. 释道宁:宋朝的一位诗人和僧人。
3. 鳞龙:龙的别称,代表皇帝或皇权。
4. 头角:比喻才华显露,才能出众。
5. 疏亲:疏远亲近,指社会关系上的亲疏关系。
6. 坐亡立脱:形容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达到解脱境界。
7. 铁树开花:比喻事物难得、罕见或者预兆着好运即将来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释道宁对于虚空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哲思。“一片虚空亘古今”,开篇便以宏大的时空背景为读者营造出无尽的空间感,以此凸显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垠的宇宙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揭示了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以及个人在面对无限时空时所产生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诗句中,“鳞龙头角竞疏亲”则形象地描绘出众生百态竞相争夺生存空间的画面。其中“鳞龙”是指众生,“头角”象征智慧、力量等个体差异。尽管众生有才智、地位之别,但都难以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从而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无奈与悲哀。“竞疏亲”一词,更是突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过程中逐渐疏离,失去亲情友情的社会现象。
接下来的诗句“坐亡立脱知多少,铁树花开别是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生死轮回的渴望。"坐亡立脱"指的是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状态。诗人以"铁树花开"作为这种境界的象征,意味着即使是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依然存在着美好的希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彰显。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佛教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生哲理融入其中,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使得读者在品味诗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十六首 其三》是宋代诗僧释道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佛教在经历了唐代的鼎盛之后,逐渐衰落。许多寺庙破败不堪,僧侣们的生活也日益艰苦。尽管如此,佛教仍然在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文人墨客和民间信仰者中间。
释道宁作为一位出世的诗僧,他在生活中体验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
《颂古十六首 其三》正是释道宁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对禅意的深刻领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释道宁的高尚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