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失群鹤
杳杳冲天鹤,风排势暂违。有心长自负,无伴可相依。
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望天空中的鹤,随着风势暂时分离。它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伴侣。为了追求理想,它可以忍受漫长的旅程;即使身处遥远的三山,也不会忘记回归的愿望。只要它的羽毛还在,无论身在何处,它都能翱翔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杳杳":形容天空高远的样子。
2. "冲天鹤":指翱翔天空的鹤。
3. "风排":顺着风力飞行。
4. "势暂违":暂时离开飞翔的趋势。
5. "有心":鹤本身有向上飞翔的心志。
6. "长自负":长久地以展翅高飞为自己的信念。
7. "无伴可相依":没有同类可以相互依赖。
8. "万里宁辞远":不怕路途遥远。
9.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借指理想的栖息之地。
10. "讵忆归":不回忆归途。
11. "但令":只要使……。
12. "毛羽在":羽毛尚在身上。
13. "翻飞":飞行,腾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失群鹤的形象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志向和执着。"杳杳冲天鹤,风排势暂违"描述了失群鹤孤独的身影和飞翔的姿态,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有心长自负,无伴可相依"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壮志雄心,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精神,即使前方路途再遥远,也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最后两句"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表明诗人坚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在任何时候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翱翔于广阔的天际。
全诗通过对失群鹤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独立坚毅的品质和高远的理想抱负,堪称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失群鹤》是唐代文学家吕温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96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数十年,大唐帝国进入中唐时期。虽然国力衰微,但在文化方面却十分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等。
在这个时期,吕温作为一位士人,心怀报国之志,但时运不济,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高中,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失群的鹤比喻自己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人们虽然在才华横溢,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寄托。这也正是中唐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