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圭塘欸乃集

标题包含
读圭塘欸乃集
细读圭塘唱和诗,流风馀韵想当时。东山丝竹闲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细品读圭塘唱和诗,不禁想象那久远的风韵和风华。在东山的悠扬乐音中,生活悠闲自得;在北海的古老酒具旁,更显岁月韵味。战乱后的亭台楼阁显得荒凉,梦中的松树翠竹依然繁茂。夕阳下的马车终要回归故里,希望园丁们能重建往日的根基。
去完善
释义
1. 圭塘:地名,此处指的是江西省奉新县境内的一处风景名胜地。 2. 欸乃:音译为āi nǎi,是一种拟声词,原指船桨划水的声音,这里可以理解为形容诗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细读:仔细研读。 4. 流风:流传的风俗习惯。 5. 馀韵:遗留下来的韵味。 6. 想当时:回想当时的情景。 7. 东山丝竹:东晋著名文学家谢安的雅号,这里借指文人雅士的风雅生活。 8. 闲方得:意指只有闲暇之时才能领略到的乐趣。 9. 北海樽罍:借用古代隐士孔融的典故,表示欢聚的场景。 10. 乱后池台:战乱后的荒废景致。 11. 浑索寞:完全变得荒凉。 12. 梦中松竹:比喻曾经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 13. 参差:不齐整。 14. 棕舆:一种由棕绳牵引的车辆,这里用来比喻归乡的心情。 15. 晚归枌社:意指回到故乡。 16. 愿校园丁:希望能雇用园丁。 17. 筑旧基:指修复和重建家乡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读圭塘欸乃集》,赵恒诗人借“圭塘”一词,引出了他的感慨与深思。首先他通过“细读”和“流风馀韵”这些词句,表达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诗人的敬仰。紧接着,他以“东山丝竹闲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仿佛看到了诗人在那美丽的环境中愉悦的生活着。随后“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这两句,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作者对家乡深沉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重返故里,重建家园的愿望。整首诗在咏史、述怀之中,蕴含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圭塘欸乃集》是宋代著名诗人赵恒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始于宋朝真宗年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004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宋辽关系紧张,边界冲突不断的时期。 赵恒作为宋代的皇帝,一生历经多次战事和政坛风波。在执政期间,他试图通过加强军事力量、发展经济等手段来稳固国家的统治地位,但由于内外问题的困扰,效果并不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恒创作了这首《读圭塘欸乃集》来表达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忧虑。 当时,宋朝正面临着来自北方辽国的军事压力,国内政治腐化严重,民生疾苦日甚一日。在这种环境下,赵恒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担忧,但他又深感无力回天。因此,他在诗中将历史人物刘禹锡的坎坷人生与自己的境遇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对自身责任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