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陶二老二首
节物匆匆度,边烽幸不传。
名花空雨坠,秀树已云连。
孤负杯莲倒,萧条烛蕊偏。
但欣民小泰,凝寝有炉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节事物匆匆而过,边疆烽火幸运未传来。
空有美丽的花儿因雨而坠落,秀丽的树木已经连接成一片。
遗憾辜负了杯中的莲花倾倒,萧条的蜡烛芯偏斜。
只庆幸民众生活稍微安定,安心入睡有炉烟飘荡。
去完善
释义
1. 节物:指应时的事物、季节中的风光景物等。这里主要指的是春天的景色。
2. 边烽:边境的战事烽火。
3. 名花:著名的花卉,这里可能指代的是某一种特定的花卉,也可能泛指各种花卉。
4. 秀树:茂盛的树木,形容树木长得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5. 杯莲:可能是作者笔下的一种特殊的莲花。
6. 烛蕊:蜡烛燃烧的部分,即烛芯。
7. 民小泰:人民生活稍微安定一些。
8. 凝寝:凝聚在一起休息,此处指众人一起安心休息。
去完善
赏析
《和贾陶二老二首》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民生小康的美好愿望。
首联“节物匆匆度,边烽幸不传”描述了季节更替之快和边疆烽火未燃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欣慰。
颔联“名花空雨坠,秀树已云连”描绘了名花凋谢、秀树参天的景象,暗示了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孤负杯莲倒,萧条烛蕊偏”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人以杯莲倒和烛蕊偏喻指自身命运的坎坷和社会现实的萧条,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切。
尾联“但欣民小泰,凝寝有炉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民生小康的期盼。虽然现实存在诸多问题,但诗人仍怀着乐观的心态,期待国家能够走向繁荣昌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贾陶二老二首》是南宋诗人胡寅于公元1175年创作的组诗。胡寅生于1146年,字明仲,号赤土老人,江西鄱阳人。他自小博学多才,历任州县官,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首诗创作时,正是他在江南任职的时期,虽然远离朝廷,但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
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近半个世纪,但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由于金人的入侵,北方大片国土沦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沉溺于享乐,政治腐败严重。这种局面让胡寅忧国忧民之心更为迫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寅与贾陶两位友人唱和之作应运而生。这组诗既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抒发了他们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其中,“海气空秋雁,湖光接曙霞”等诗句,描绘了江南秀美的风光,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与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