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 其二
苑外杨花待暮潮,隔溪桃叶限红桥。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六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绛云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曾任崇祯朝礼部尚书。 钱谦益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世扬是一...查看更多
彭小仙Evelyn
去完善

译文
苑外的柳絮在等待着暮色降临,小溪的对面有桃花树,它们被一座红色的桥分隔开来。夕阳映照着湖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如同流水般不断流淌着,而在那个丁字形的水帘前面,正是六朝古都的历史遗址。
彭小仙Evelyn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标题,描述诗人在秦淮河边的丁家水阁中题写的诗篇。 2. 苑外杨花:杨花,柳絮;苑,园林。此指在园子之外的柳絮等待暮色降临的潮水。 3. 隔溪桃叶:桃叶,桃花;溪,小河。此指在小河对岸的桃花景象。 4. 限红桥:限制、阻挡了红桥的出现。 5.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6. 丁字帘:此处泛指楼阁、水阁建筑。 7. 六朝: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南方的六个朝代的都城,故称六朝古都。这里暗示着诗中的景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传说故事。
彭小仙Evelyn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苑外杨花”、“隔溪桃叶”、“夕阳凝望”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丁字帘前是六朝”,寓指诗人身处繁华之地,感慨历史沧桑,表达出对六朝繁华的留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彭小仙Evely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其二》是清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钱谦益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 首先,钱谦益曾担任明朝礼部侍郎,后来因为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深感世事无常,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其次,钱谦益在出狱后,一度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身边的美景和人物。最后,钱谦益在晚年时期,积极投身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末清初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明朝的衰败和清朝的兴起使得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新旧朝代的更迭也让许多文人士大夫陷入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钱谦益的这首诗既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彭小仙Evely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