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魈
山魈本是伍家奴,何事今为圣者呼?小鬼不须乖去就,国家才子号肩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魈原本是伍家的家奴,为何现在又被尊称为圣人呢?小鬼不必乖乖听话,国家的才子们被称为肩吾。
去完善
释义
1. 山魈:传说中的一种神秘动物。
2. 伍家奴:指的是伍子胥家的奴隶,这里用伍子胥的遭遇来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3. 小鬼:指山魈,带有戏谑的意味。
4. 乖去就:背离本意,这里指山魈的反常行为。
5. 国家才子:有才能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咏山魈》是一首描绘山魈形象的诗歌,诗人借山魈这一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现象。在这首诗中,施肩吾通过对山魈的描述,巧妙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诗的首句“山魈本是伍家奴”,揭示了山魈的原貌。山魈原本是被人们视为邪恶、恐怖的存在,但在诗人笔下,它们却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神圣之物。这种转变暗示了现实中某些人的地位和能力并不匹配他们的名声。
接下来的诗句“何事今为圣者呼?”是对这一现象的质疑。诗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山魈是如何从卑微的身份转变为被尊奉的神明呢?这一问句揭示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势和名誉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末句“小鬼不须乖去就,国家才子号肩吾”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才子的期望。诗人以“肩吾”自称,表现出对自己才能的信心。他期望那些虚伪的权贵能够看清真相,承认真正的才华。这一诗句既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又透露出他对社会的忧虑。
总的来说,《咏山魈》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魈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虚伪现象。诗人通过对山魈的嘲讽,警示人们要警惕名不副实的现象,鼓励真正的人才得到认可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山魈》是唐朝诗人施肩吾所创作的诗歌,创作于公元870年前后。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忧虑和无力。
施肩吾,字希圣,杭州钱塘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一生未获功名。他曾担任江西永新县令,后因厌恶官场黑暗,辞官归隐。
在《咏山魈》这首诗中,施肩吾以山魈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山魈是一种神秘而令人敬畏的生物,传说中具有神奇的力量。诗人通过描绘山魈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以及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努力。
此诗反映了施肩吾在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他在诗中表达了追求自由、摆脱世俗束缚的精神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怀与晚唐时期的文人忧国忧民之情相互呼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