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黄州赤壁抛过三江口危甚

标题包含
自黄州赤壁抛过三江口危甚
直打矶头上,横抛江口开。 水将天共去,风与浪俱来。 人压船舷正,竿牵帆索回。 长年夸好手,不道客心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直接敲打在岸边礁石上,帆船在海面划出开阔的口子。 水流带着天空一起流动,风起时海浪翻滚而来。 人们用力撑直船体,用竿子拉紧风帆的绳索。 老船长常常自豪地夸耀他们的技艺高超,却不懂旅客心中的忧虑和失望。
去完善
释义
1. 黄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名,治所在今湖北新洲县。这里是苏轼被贬谪的地方,著名的“东坡赤壁”就位于这里。 2. 赤壁:地名,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而闻名。 3. 三江口:长江、汉水与湘江的汇合处,在今天的武汉市。 4. 矶头: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5. 横抛:横向抛掷。 6. 天共去:指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的景象。 7. 竿牵:用竿子牵引。 8. 帆索:连接船帆的绳索。 9. 长年:船工。 10. 好手:技艺高超的人。 11. 不道:不料,没想到。 12. 客心灰:诗人借用船工的口吻,表达自己在旅途中感到孤寂和无奈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江面景象,从画面的展开到情感的转折都充满张力。开篇两句“直打矶头上,横抛江口开”就展现出江流的湍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所在的情境中。接下来的四句则具体描绘了江水、风和波浪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紧接着的两句“人压船舷正,竿牵帆索回”展现了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人们的坚韧和拼搏精神。尽管环境恶劣,但人们依然保持冷静,展现出应对挑战的能力。最后两句“长年夸好手,不道客心灰”揭示出诗人的感慨:尽管船夫们技艺娴熟,自信满满,却没能体会到客人的心绪——面对险境的忧虑与恐惧。这使得诗歌在最后产生了情感上的巨大反转,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诗人的复杂心境。整首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巧妙地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黄州赤壁抛过三江口危甚》是南宋诗人项安世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公元1259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蒙古帝国南侵的战争时期。南宋朝廷由于政治腐败、军事防御薄弱,逐渐走向衰落。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遭遇战事,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项安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他看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如今战火连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禁感叹历史的轮回和战争的残酷。此时诗人已经步入晚年,生活颠沛流离,身心疲惫。然而,尽管面对如此困境,诗人仍坚守信念,以笔为戈,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