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三
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
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的文武大臣们气势非凡,都觉得应该攻打燕京城。可是如今,三个京城都被敌人占领并付之一炬,又有谁能迎接皇帝归来呢?
去完善
释义
1. 文武:指代朝廷文臣武将。
2. 宣和:北宋末年的一个年号(公元1119-1125年),这里借指当时的北宋朝廷。
3. 盛两班:即声势浩大的朝廷官员。
4. 当时都道取燕山:当时都认为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5. 三京:指的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6. 二圣:指被金人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比朝廷文武百官的骄傲自大与现实战败的惨烈局面,揭示了帝王的无能以及民众的痛苦。前两句描绘了文武大臣们曾宣称可以轻松攻下燕山的盛况,然而第三句却以“三京随手残烧尽”的描写,瞬间将场景拉回现实:繁荣的城市在战争中变得破败不堪。最后一句则尖锐地指出,尽管国家已经陷入了如此困境,可依然没有人站出来思考如何将失去的领土收复,更不用说迎回被俘的皇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庞谦孺在柘皋战役中,得知敌人失败后所作的十首诗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正值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边疆局势紧张之时。
在这一时期,庞谦孺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乱频仍的痛苦岁月。他在战争中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对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尊严深感忧虑。因此,当他得知柘皋战役的胜利时,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了这组充满豪情的诗篇。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得国家政权衰弱,无力抵抗外敌入侵。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庞谦孺立志以诗言志,用诗歌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共同保卫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