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远行走笔效江西体赠叔嘉
我非无伴侣,少壮皆黄泉。
独我成小巫,何人呼大禅。
有时欲览月,谁与为飞仙。
萌芽一二辈,世俗辄变迁。
之子略可语,犹之火未燃。
淮浙有同调,已办青鞋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没有伙伴,年轻人都去了黄泉。
只有我一个成了小人物,谁会呼唤大禅师呢?
有时候想要看月亮,谁能和我一起成为飞仙?
世上的一两个知己,总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
这些人勉强可以交谈,但还像火焰没有被点燃一样。
在淮浙一带有我志同道合的人,已经准备好了游山玩水的鞋子和钱财。
去完善
释义
1. 黄泉:古代中国表示阴间的说法。这里表示“都已离世”。
2. 小巫:即小巫见大巫,形容能力低的人见到能力高的人,显得相形见绌。这里作者自谦之词。
3. 大禅:此处指佛教中的高僧大德。
4. 览月:赏月。
5. 飞仙:升天成仙。
6. 萌芽一二辈:成长中的青年才俊。
7. 淮浙:淮河与钱塘江之间的区域。
8. 同调:志趣相投的人。
9. 青鞋钱:出游的盘缠或费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对友情的渴望。在诗中,陈藻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同伴离世的感慨。他将自己比作孤独的巫师,期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他度过人生的起起落落。诗人渴望知音,希望能有人与他共享月色之美,一同遨游仙境。同时,他也感叹世间的沧桑变化,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可以与之畅谈的知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有远行走笔效江西体赠叔嘉》是南宋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个时期陈藻正担任潮州教授一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创作氛围浓厚。
在这个时期,陈藻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经担任过福建、江西等地的官员,对当地的民情风俗有深入了解。此外,他在学术研究上也颇有成就,尤其擅长经学和史学,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学者。然而,在官场生涯中,他因为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屡次遭受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忧虑,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将有远行走笔效江西体赠叔嘉》一诗中,陈藻以江西体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道路的期许。他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希望与朋友共度困难、共享快乐的愿望。同时,他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人生哲理,展现了陈藻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