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景晦
乡闾好事喜人传,闻说当初赋断弦。
得暇灌花花造化,有方种药药神仙。
忽看脚下相随处,又是人间别样天。
数亩南园谁更管,任他荒草欲平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乡村邻里间,总是有人喜欢传播好消息,听说有人在一开始就结束了贫困的生活。得到空闲的时候就会去养花,花就像是生命的创造者,有种药的方法就能像神仙一样生活。突然看到脚下的土地,发现这里与别处不同,就像是一个新的世界。有几亩南方的田地没人管理,任由杂草长到肩膀那么高。
去完善
释义
1. 乡闾:指乡里,农村。
2. 断弦:原意是琴弦断裂,这里比喻因悲伤过度而断绝的音声,即哀伤之情。
3. 花造化:花所产生的美好景象。造化,创造演化,这里指美景。
4. 有方:有方法、有办法。
5. 相随处:相对的地方或位置。
6. 别样天:其他景色,别样的天空。
7. 更管:更关心、更照顾。
8. 平肩:杂草长到与人肩膀同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以乡邻的口吻讲述了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表达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乡闾好事喜人传,闻说当初赋断弦”:这两句诗描述了乡村中的传闻轶事,让人们了解到诗人的生活背景。“赋断弦”指的是诗人失去了妻子的痛苦经历。
“得暇灌花花造化,有方种药药神仙”: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闲暇时对花草的关爱和呵护,以及对草药种植的投入。这些活动使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力量。
“忽看脚下相随处,又是人间别样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现的独特美景。诗人认为,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是美好的。
“数亩南园谁更管,任他荒草欲平肩”: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荒废环境的无奈。尽管南园已经荒芜,但诗人仍然珍视这片土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新焕发生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景晦》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约公元127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在北方,金朝逐渐衰落,蒙古铁骑步步紧逼;南方则由宋室统治,但国力日衰,政权岌岌可危。在这个背景下,陈藻以诗人的敏感和担当,写下了这首咏史诗《与景晦》。
陈藻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对时局有深刻的认识和忧虑。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故未能取得功名,此后便在家乡从事教育,培养后学。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时代的悲剧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与景晦》这首诗中,陈藻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金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警告南宋统治者要吸取教训,奋发图强。他用“折戟沉沙”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危机四伏。在诗的最后,陈藻发出了“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的感叹,表达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心态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