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平江遇雨次日见元鼎扬丈

标题包含
到平江遇雨次日见元鼎扬丈
此来便拟见扬雄,席帽那堪走雨中。 漫刺修成还自袖,高门许入不能通。 姓名多谢曾相问,粮屦从今未解穷。 孟子休须嗔乐克,无车只等日轮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来到此处就想见到扬雄,但我的草帽怎能在雨中穿行。 随手取出的名片已经备好,却连高大门户都无法进入。 感激那些询问我姓名的人,从今以后生活或许依然窘迫。 孟子不必对我发火,因为我暂时没有车马,只能等待日出东方。
去完善
释义
1. 平江:即江苏苏州; 2. 元鼎扬丈:指元鼎年间的扬雄,这里是借指陈扬德; 3. 席帽:古代一种头饰; 4. 漫刺:本指杂乱无章的胡须,这里借指陈扬德的家书; 5. 高门:指达官显贵之家; 6. 粮屦:粮食和草鞋,这里表示陈藻的生活并不富裕; 7.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 8. 乐克:一种树名,叶子可以提取油脂作为润滑油; 9. 无车:即没有马车; 10. 日轮东:太阳从东方升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藻在平江遇见雨后的情景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此来便拟见扬雄,席帽那堪走雨中”表达了诗人原本期望见到杨雄的心情和现实中遇到雨水的困扰。接下来“漫刺修成还自袖,高门许入不能通”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无法进入上流社会的无奈。“姓名多谢曾相问,粮屦从今未解穷”则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虽然有人关心但生活仍然困窘的现状。最后“孟子休须嗔乐克,无车只等日轮东”则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的泰然处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到平江遇雨次日见元鼎扬丈》是南宋诗人陈藻所作。陈藻生活于南宋末年,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文人。他一生勤奋好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当时朝廷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藻也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一生,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在平江(今江苏苏州)遇到雨天时的心情,以及对朋友元鼎扬丈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