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城山偶题

标题包含
城山偶题
四天围一地,浊少判清多。 人气翻相敌,无如俗物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环绕着一片土地,浑浊的少而清澈的多。 人们在这里欢笑着彼此抗衡,却不能摆脱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四天:四面的天空或四个方位的天空,此处指的是周围的环境。 2. 围一:包围一个中心点或占据一个中心位置,这里指城市或城山的四周。 3. 浊少判清多:浊气较少而清气较多,形容环境清新。 4. 翻相敌:表示竟能抗衡、抗衡之力。 5. 无如:无奈于,无法对付。 6. 俗物:庸俗的人或事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城市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或世俗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中作者以“四天围一地”来形容城市的规模和格局,突出了城市的繁华景象。同时,通过“浊少判清多”的对比,表达了城市生活中的喧嚣与宁静共存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气翻相敌,无如俗物何”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城市生活中人们之间关系的看法。他看到人们在城市中相互竞争,但同时也受到世俗事物的困扰。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作者在诗中对城市生活既感到无奈又有所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山偶题》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陈藻的作品。陈藻(约公元1147年至1226年),字元洁,号乐轩,广东潮州人,生活于南宋高宗、孝宗和光宗三朝。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文人,尤以诗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田园诗,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至江南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发展迅速,诗词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陈藻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家国情怀。 在这首《城山偶题》中,陈藻通过对城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描述城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歌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对故乡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