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提干
不见河南二十年,若为再拜画堂前。
来寻八桂瓜期满,归访苍梧莲幕迁。
幸对夫人如母在,喜看令子似公贤。
府僚共约黄花去,业已还乡种薄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十载未见中原故地,今日有幸再叩拜于画堂前。
探访八桂地区期满,又至苍梧拜访莲幕迁址。
有幸与夫人如见母亲,喜悦看到令子如同父亲一般贤能。
与府中同僚相约赴黄花之约,现已回乡耕种贫瘠田地。
去完善
释义
1. 河南:这里指洛阳,即唐朝时期的东都。诗人与吴提干有20年未见,通过描述回忆及重逢时的场景来表达深厚情谊。
2. 八桂:今广西桂林一带,描绘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瓜期”指的是任职时间满期。
3. 苍梧:古代九嶷山地区,今湖南宁远县境。诗人设想吴提干在此地寻访故地。
4. 夫人:诗人的母亲。表示他与吴提干的交情深厚,可将对方亲人视为自己的亲人。
5. 令子:优秀的孩子,这里是指吴提干的儿子,赞许其为优秀的后代。
6. 公贤:才能出众的官员。这里是对吴提干的赞美。
7. 黄花:菊花,寓意老年生活安稳。诗人表明自己已退居田园,过上清静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深厚情谊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的多年未见,以及重逢时的欣喜之情,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中的“八桂瓜期”和“苍梧莲幕”分别指代诗人在广西任职的历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吴提干》是南宋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陈藻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落,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藻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相对坎坷,曾因为战乱和朝廷的腐败而四处流亡,这使得他对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藻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吴提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这首《寄吴提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