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剑途中即事
山化千般障,田敷百级阶。
林杉森似戟,滩水叫如雷。
蔬笋常供膳,鸡鱼间有杯。
吾乡多食物,女慕白粳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川形成重重阻碍,田野铺展出层层阶梯。树林茂盛如同锋利的戟矛,滩流激荡犹如雷霆般响彻。常见的蔬菜与竹笋成为餐食的主角,偶尔品尝的鱼和鸡肉成了点缀。我的家乡物产丰富,而稻谷更是备受女孩们喜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建剑:古地区名,位于今福建、台湾一带。
2. 障:险阻。这里指山峰等地理障碍。
3. 田敷:指农田的分布状况。
4. 百级阶:形容梯田层次繁多。
5. 林杉:树林中的杉树。
6. 森:密集,繁茂。
7. 戟:古代兵器,此处借指杉树的挺拔形象。
8. 滩水:河滩上的水流。
9. 叫:水流声。
10. 蔬笋:蔬菜竹笋等食材。
11. 膳:膳食,饭食。
12. 鸡鱼:鸡肉鱼肉等荤菜。
13. 杯:酒杯。
14. 女慕白粳来:意指女子向往优质的大米而来到此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藻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山的比喻和对田地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景色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森林和滩水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当地美食的赞美。诗人以“蔬笋”、“鸡鱼”为代表,强调了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则以女性对白米的喜爱为引子,暗示了人们对美好食物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剑途中即事》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藻正身处一场艰苦的旅程之中,他跋山涉水,从福建建瓯到江西吉安,一路艰辛。在这场旅途中,他目睹了江南地区的秀丽风光,同时也体验到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生动地描绘旅途风光的诗篇。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而陈藻作为一名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在旅途中所见到的美景与所感受到的民间疾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思考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