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林春晚作

标题包含
东林春晚作
团栾四面山,我住一山里。 相距能几何,开方祗百里。 日月出东西,星辰运终始。 云霞千万状,烟雨无穷美。 谁云天体大,仰看全于此。 穷儒治生计,富盛谁与拟。 新晴麻麦秀,拥戴峰峦起。 牡丹芍药歇,春意浓未已。 野花悉力开,白者真珠比。 蔷薇及宝相,争鬭何绮靡。 藩篱成障幕,村墟化城市。 世上岂寂寥,俯仰昧斯旨。 芙蕖开欲来,黄菊日可指。 寒梅即艮卦,为魁向年底。 循环无了日,物物从头理。 康宁不相放,卧病尔为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环绕的山峦,我居住在这山水之间。 相隔不过数里,开方的距离不过百里。 日出月落东西,星辰周而复始。 云烟霞光千般姿态,烟雨蒙蒙无尽美丽。 谁能说天体广大,抬头仰望便能领略。 贫穷的书生为生计忙碌,富裕的盛世谁又能比拟。 新晴时见麦苗茁壮,层峦叠嶂拥抱天际。 牡丹芍药花落满径,春意盎然尚不知止。 田野间的花儿全力绽放,洁白的如珍珠般璀璨。 蔷薇和宝相竞相斗艳,何等华丽繁茂。 藩篱筑起屏障,乡村变成都市。 世间怎会寂寞,俯仰之间领悟真谛。 荷花即将盛开,黄色的菊花日益可见。 寒冬的梅花宛如艮卦,静候年末的到来。 万物循环无止无休,事物皆需从头来过。 健康安宁不能放松,生病就应任其自然。
去完善
释义
1. 团栾:聚集在一起的样子。 2. 开方:计算距离的一种方式,此处意指通过测量和计算。 3. 祗:仅仅。 4. 天体:天空中的星体。 5. 穷儒:贫穷的读书人,作者自喻。 6. 麻麦:芝麻和麦子。 7. 拥戴:簇拥而围。 8. 牡丹芍药:两种花卉。 9. 新晴:初晴的天气。 10. 珠比:像珍珠一样美丽。 11. 宝相:一种佛教的花卉。 12. 争鬬:争相展示美丽。 13. 绮靡:繁茂,华丽。 14. 藩篱:用竹子或树木编制的围墙。 15. 村墟:乡村。 16. 世界上:世界各地。 17. 俯仰:低头抬头之间。 18. 芙蕖:荷花。 19. 黄菊:黄色的菊花。 20. 寒梅:冬季盛开的梅花。 21. 艮卦:易经中的一卦,象征山峰,此处指代冬天。 22. 为魁:成为最美丽的。 23. 康宁:身体健康,心情宁静。 24. 卧病:生病卧床。
去完善
赏析
《东林春晚作》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在东林山的春天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通过对东林山四周环境的描述,表达了他在自然中的归属感。他住在东林山的一角,感受到这里的山山水水、日月星辰、云雨霞雾之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然界之大和人类之渺小。他认为,尽管天体浩渺,但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就能领略到宇宙的壮丽。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使诗人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紧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新晴时的麻麦茁壮生长,峰峦起伏;牡丹、芍药逐渐凋谢,但春意盎然;野花在竞相开放,犹如珍珠般璀璨;蔷薇和宝相花争奇斗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此外,诗人还描绘了农村的繁荣景象:村墟变成了城市,人们的生活富裕安康。这些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繁荣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了芙蕖、黄菊、寒梅等花卉,预示了四季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循环。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人应该顺应自然,珍惜生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林春晚作》是南宋诗人陈藻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陈藻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当时,金兵南侵,国家局势紧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藻作为一名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压抑的氛围所影响,而是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东林这个美丽的乡村,陈藻看到了春天的到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在诗歌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如“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峰紫翠间”,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千里归心随暮雁,一年春色负啼鹃”,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东林春晚作》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陈藻身处社会动荡、国家危亡之际创作的。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他的才情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