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融州东楼

标题包含
融州东楼
灯火无蛮市,江山遶暗城。 渔舟关柝响,野烧日头生。 雨阔千村暝,天高一月行。 夜楼多好景,都不碍阴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灯光映照的夜晚没有市集的热闹,江水和山环绕着这座黑暗中的城市。渔船和关隘的声音在远处回响,田野间的火光随着太阳升起渐渐消退。雨水滋润着乡村,夜色降临,天空中高悬的一轮明月行走在天际。夜晚的楼阁有着许多美好的景致,无论是晴朗还是阴郁的天气,都不影响它们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灯火无蛮市】灯火:点灯。蛮市:指边陲市集。蛮: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江山遶暗城】遶:围绕。暗城:指光线暗淡的城池。 【渔舟关柝响】渔舟:捕鱼的小船。关柝:关门。柝: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野烧日头生】野烧:野外焚烧杂草产生的烟雾。日头:太阳。 【雨阔千村暝】雨阔:雨势大。千村:许多村庄。暝:昏暗。 【天高一月行】天高:天空高远。月行:月亮运行。 【夜楼多好景】夜楼:夜晚的楼阁。好景:美好的景致。 【都不碍阴晴】都:全部。碍:阻碍。阴晴:天气的变化,这里指的是自然景色随着天气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融州东楼》这首诗描绘了在夜幕降临之际,诗人在融州东楼的所见所闻。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画面层次丰富地呈现出来。首联“灯火无蛮市,江山遶暗城”展现出夜色中的朦胧景象,灯火通明的集市与环绕古城的江河交相辉映。紧接着,“渔舟关柝响,野烧日头生”一联,通过听觉和视觉上的对比,表现了渔民劳作的声音与日出的美景。然后,“雨阔千村暝,天高一月行”则通过对雨的渲染以及高悬天空的明月,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氛围。最后,“夜楼多好景,都不碍阴晴”暗示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幻,诗人都能在夜楼中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内敛,表现出诗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融州东楼》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东楼上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 人生际遇:陈藻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考取功名。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并在旅途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人墨客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使许多文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藻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